周家沟听村名就是一个山沟小村,顶多三四十户人家。
他随着其他几人从杨家庄一路向东,只要是乡道和村里的主道,就有煤渣路,两侧栽种细柳,刚下过雨,格外清新。
越往东,路上车马越多。
进入白窑村,已经是周记产业的核心地带,所见极为震惊。
路两侧的黄土丘陵间,大大小小的窑高低坐落,有砖窑、有瓷窑。
靠着乡道,有几排整齐的红砖房围成的大院,院外有栅栏。
砖房之间矗立着高塔和烟囱,听周怀祺说,有的是仓房,有的是工具厂。这些红砖房在灰白的土坯民房之间,格外醒目。
过了白窑村的山坳和河堤,踏上白窑桥。
宽约百步的泗河,自青龙山间下来,由南向北而去,河滩里有不少工人在采沙。
当下刚过雨季,水势挺大。河中有货船来往。
从大峪沟过来的运煤船,运矿船,停泊在河对岸的周家沟码头,码头有工人推着板车卸货。
也有从周家沟起运的货船,一路顺流向北,发往县城。
远眺过去,周家沟的山坳间,到处是靠山窑,远处后山里,有大大小小的烟囱隐约可见。
紧挨着村子往北走,几处荒坡山坳间,有许多工人正在修盖房舍,就是一个大工地。
各种厂坊的工人、板车、货船、巡逻的社兵交往如织。
这哪里是一个小山沟,已经快是一个小镇。
相比之下,自己温县的陈家沟,才是静谧鸡鸣、男耕女织的山沟小村。
进了村子,穿过民居,走到一棵大柳树下,进入平安院。
周怀祺与陈世俊介绍道:“我大伯生前修了这两个大院,一个小院。本想给二子一女一人一个。现在平安堂、保安堂占了大院,迎福院有年叔和禹叔在住。你见过的。”
陈世俊点了点头,心道这周怀民是个讲义气的人。
平安堂是一个二进大院,分前院、后院。前院和后院之间并没有门和隔墙,而是一个院子。
进门是照壁,前院是倒坐房,听周怀祺介绍是一个食堂,在平安堂这里办公都可免费吃饭。
院里种着一棵柿子树,下面是一个石桌和几个木凳。
正房是靠山窑,挖的三间,左右还有耳房,也是窑房。
西厢房、东厢房各有砖房三间。
整个院子朴素、干净,也没什么特别的。
要说真有特别的,就是这里的窗户,都是安装的玻璃。
他首次见琉璃如此奢侈感到震惊,但现在也明白了,这玻璃在周记产业里并非是特别贵重之物。
进入平安堂,和在嵩山玉女峰聚义堂,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屋内格局分左右,左边是会议区、右边是办公区。
正如李莽所说,会议区就是两张普通的木桌拼成,众人随便找位置坐,正首位置啥都没有,没有条案,也没有八仙桌,就是一面墙。
墙上挂着一块黑漆木板,两边张贴确实有地图。
办公区就是三排桌子,放有笔墨纸砚。最里面是一排木柜。
因为窗户都安装了玻璃,室内还是比较亮堂,屋里装了煤炉,挺暖和,这在玉女峰上是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