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羊城的那天,张卫国提着皮箱,让铁柱开着三轮车,送他到了火车站。
火车站到处都是扛着大包小包的人,空气里混杂着汗味、烟味,还有各种食物的味道。
张卫国皱了皱眉,他可不想在这人堆里挤。
前世,他也是这么挤火车的,那滋味,啧啧,谁挤谁知道。
不过现在不同了,哥们儿手里有钱,路子也活泛。
他进了候车大厅,走到一个挂着“问询处”牌子的小窗口,敲了敲玻璃。
里面一个穿着铁路制服,看着四十来岁的工作人员抬起头,懒洋洋地问:“干啥?”
张卫国从兜里摸出一包烟,不着痕迹地从窗口递了进去,同时压低声音:“大哥,行个方便,我买了去羊城的卧铺票,想早点上车。”
那工作人员用眼睛瞟了眼烟,又上下打量了张卫国几眼,看他穿着得体,不像乡下人,便不动声色地把烟收进了抽屉。
“2元钱,跟我来。”他站起身,打开旁边一个小门。
张卫国心里一笑,钱和烟开路,就是好使,这就是所谓的“绿色通道”了。
跟着工作人员绕过拥挤的人群,走了几分钟,直接就到了检票口。
那工作人员跟检票员低语了几句,检票员点点头,核对了一下他手里的票,就挥手放行了。
“谢了啊,大哥!”张卫国回头笑着道了声谢。
那工作人员摆摆手,又回他自个儿的岗位去了。
这年头,这种事儿,大家心照不宣。
踏上绿皮火车,找到自个儿的硬卧车厢,张卫国松了口气。
他利索地把皮箱扛上行李架,里面是几套衣服,还有一双鞋子。
接着,他打开随着身背着的包,掏出几样东西,一一摆在卧铺中间的小桌板上。
那是媳妇李雪梅特意给他卤的酱牛肉,还有一搪瓷缸子的拍黄瓜,一袋炸得香酥的花生米。
除此之外,还有他在供销社买的两瓶橘子味汽水,两桶牛肉面。
这年头长途旅行,不带点吃的,实在不知道干点啥。
安置好一切,张卫国选了靠窗的下铺坐下,他的心思早就飞到了羊城。
重生回来这么久,这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去那个未来几十年里,引领风气之先的南国大都市。
头一件事,必须是搞定住的地方。
羊城可是省会,离港城又近,风气开得早,七九年就有商品房卖了。他好像记得,这会儿的房价估摸着也就一千出头一平。
以后要经常来进货,住招待所诸多不便不说,关键是不安全。自己在羊城有房子,那就不一样了。
等安顿下来,雪梅、孩子、爹娘、跃进他们都可以过来玩,一家人住自个儿房子,那才叫舒坦。
就是这会儿的商品房大多是毛坯,连墙都没刮,要找个靠谱的装修队,把房子装修一下。
把房子搞定,下一步就是逛服装市场。
米粉店给雪梅和桂花练手,服装生意才是真正能快速积累资本,撬动未来的杠杆。
这会儿羊城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应该是沙河和高第街那一片。
至于后来名声大噪,以高性价比着称的十三行,还有定位中高端的白马,那都得等到九十年代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