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细心研究国内外,不同大案的特点,从张君团伙的覆灭中,他认为是人多惹的祸,瞧不起张君。
所以,谢先荣每次作案,都是独来独往,留下的线索极少,这的确给警方追捕他,造成一定的难度。
谢先荣从16岁开始为朋友两肋插刀,因为没有达到法定年龄,后被取保候审。
后来,多次盗窃高档轿车,其用途主要是用于方便作案,以快速摆脱警察的追踪。
2002年,为了搞到车辆,用冲锋枪杀死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这支56式冲锋枪是谢先荣花了一万元,从黑市购买的,也正是这次枪杀出租车留下的弹壳,让警方在两个小时就确定了罪犯的身份。
2003年8月,荆门市刑警围捕他时,他开枪打伤了重案大队副队长,后跳窗逃脱。
案发半个月前,谢先荣从荆州行署大院盗窃一辆轿车,经车辆勘验,案发后丢弃在向新小区的作案车辆正是此车。
专案组仔细地研究谢先荣的作案轨迹和其心理特点,认为谢先荣胆大心细,善于逆向思维,每次作案后并没有跑远,而是就近躲藏,他认为,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而且,所劫得的钱款,还没有到家人手里,他不会远逃。
案情分析会之后,专案组决定以发案为中心,周围五十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进行围追堵截,摸排查防。
警方印发了数万的悬赏布告,贴满了潜江及周边地区;彩制了数万的有罪犯特征的扑克牌,发放民间,发动群众提供破案线索。
对于潜江周边县市的主要交通出口,各局领导带队,包点,定人,定任务,实现24小时不间断值守。
案发后十多天,侦破进展缓慢,没有发现罪犯的蛛丝马迹,虽然有不同线索反应上来,但经核实后,都一一排除。
案件一时陷入困境。
正当警方一筹莫展时,一个重要的线索反映上来,让案情出现重大转机。
【发现 围剿】
发案后的两个星期,一个饭店的老板打来电话,说中午一个男人过来吃饭,看样子几天没有吃饭似的,狼吞虎咽,这个女老板在一侧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她感觉此人很像通缉令中的罪犯模样。
她补充说,这个人是骑着一辆女士双杠自行车过来的。
指挥部迅速派人拿着谢先荣的照片,让餐馆老板辨认,她一眼认出就是此人,并说这个人先后来过两次,少言寡语,警觉性很高,她印象很深。
餐馆是在潜江市王场镇,距汉江边有七、八公里。
坐镇指挥的省厅领导,立即调动天门和潜江两地的武警、特警100多人,迅速赶往餐馆所在地,以饭店为中心,向四周地毯式搜索。
就在搜捕紧张进行时,晚上六点半左右,王场附近的张港镇,有一个渔民报案,说有一只小船,停在附近一个码头两三天了,既不打鱼,也没有烧饭的迹象,里面的一个男人偶尔出来,坐在船边向四周望望。
报案者说,这个人中等个,40岁左右,从相貌上很像通缉令中的罪犯,因为白天江面上视线很好,而且他捕鱼时,就在小船不远处活动。
由于渔民所提到的可疑小船靠近汉江对岸,于是,天黑后,指挥部迅速调集潜江和天门两地的警力,渡船过江。
一部分突击队趁天黑过河后,隐蔽在对岸的河堤边,以防罪犯趁夜幕上岸,伺机逃脱。
另一组人员乘船悄悄地,分成三面,呈扇形向那只小船靠拢,在包围圈形成后,突击队开始向小船喊话。
"船里面的人听好了 ,你已经被包围了,迅速抱头走出来 ……"
话还没有落音,突然"砰砰"两枪,船里面的人向喊话的方向开始射击。
一时间,周围的突击队枪声四起,一起瞄准小船开火。
突然,一个人影从船内跑出来,试图跳水。
就在此关键一刻,两名狙击手同时开枪,船上的黑影一头栽进水里。
晚上10点35分,打捞组从水里拖起来一具尸体,借着手电光一看,正是罪犯谢先荣。
此案从发案,经过湖北警方连续十八天的日夜坚守,成功得于侦破,击毙了罪犯。
此案中的罪犯,是一个长期与警方打交道的惯犯,社会危害性大,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多次围剿,均被其成功逃脱,而且手持火力强大的冲锋枪等武器。
梳理此案的侦破过程,有一下几个特点:
一是:警方反应迅速。案发后5分钟,潜江警方即赶到现场,搜捕工作高效,在几个小时内确定了犯罪嫌疑人,为后续侦破工作的开展,少走弯路。
二是:侦破措施得力,广泛发动群众,奖励有功人员,社会参与面广,导致罪犯的生存及生活范围局限,逼其尽快暴露行综。
三是:宣传媒体方法有效,电视滚动播放,张贴布告,散发传单,印制扑克牌和录像带等,是行之有效的侦破措施,让罪犯特征深刻于民众大脑,提供有效的线索。
案件中的餐馆老板娘和渔民的精准信息,是案件侦破的关键点,这些信息的获取,均取决于前期宣传工作的扎实落地。
罪犯是社会的公害,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危害,是人民群众共同打击的对象,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公民,社会才能和谐,也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