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正欲攻城,忽报刘繇、笮融纠集残部,竟回头来攻打牛渚!孙策勃然大怒,亲率大军回援牛渚。
刘繇、笮融再次出阵迎敌。孙策立马阵前,厉声喝道:“尔等败军之将,竟还敢来送死!还不速降!”
刘繇背后,其部将于糜按捺不住,挺枪出马,直取孙策!孙策冷笑一声,与之交手。不过三合,孙策瞅准破绽,长枪一挑一卷,竟将于糜从马上生擒过来,拨马便回!
刘繇另一部将樊能见于糜被擒,急忙拍马舞枪追来,挺枪直刺孙策后心!眼看就要得手!
孙策军中士卒见状,齐声大喊:“主公小心背后暗算!”
孙策猛然回头,见樊能追近,竟不闪不避,反而凝聚全身“气”力与“霸王之意”,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怒吼!“呔!!!”
那吼声如晴天霹雳,蕴含着惊人的威势与精神冲击!樊能首当其冲,只觉耳膜剧痛,心胆俱裂,胯下战马受惊人立而起,他竟被这声大喝活活震得从马背上倒栽下来,额头磕在地上,当场毙命!
孙策回到本阵,将于糜往地上一扔,那于糜竟也已被他生擒时巨大的力量活活勒死!
一霎时,生擒一将,喝死一将!孙策威势之盛,勇武之强,震惊全场!自此,“小霸王”之名传遍江东,令人闻风丧胆!
刘繇军见主将一死一擒,又见孙策如此神威,士气彻底崩溃,大部投降。刘繇与笮融仅带少数残兵,亡命奔逃,一路逃到豫章郡,投靠了荆州牧刘表。
至此,曲阿、牛渚等地尽归孙策所有。孙策大军复回,攻打薛礼坚守的秣陵。孙策亲临城下招降。城上守军竟暗放冷箭,一箭正中孙策左腿!孙策惨叫一声,翻身落马。
众将慌忙将孙策救回营中,拔出箭矢,敷上金疮药。孙策忍住剧痛,心生一计,下令军中秘不发丧,反而对外诈称主将孙策已中箭身亡,军中举哀,并做出拔寨撤退的假象。
城中薛礼与张英、陈横等将听闻孙策已死,果然大喜过望,认为时机已到,当夜便倾巢而出,追杀“败退”的孙策军。
岂料刚追出城不远,只听一声炮响,四下伏兵尽起!孙策赫然出现在阵前,按住腿伤,立马横枪,厉声大喝:“孙郎在此!尔等死期已至!”其声威赫赫,气势如虹!
薛礼、张英、陈横及其部下见孙策未死,反中埋伏,无不惊骇欲绝,斗志全无,纷纷丢弃兵器,跪地投降!
孙策下令:“降者免死!”
张英见势不妙,拨马想逃,被早已埋伏在一旁的陈武一枪刺死!陈横则被蒋钦弯弓搭箭,一箭射落马下,当场毙命!薛礼亦死于乱军之中。
孙策顺利夺取秣陵,安抚百姓后,即刻移兵,准备前往泾县擒拿太史慈!他深知太史慈乃当世猛将,若能收服,必是一大臂助。
却说太史慈在泾县,凭借自己的威名和人格魅力,竟也招募了当地精壮两千余人,加上自己带来的残部,正欲寻找时机,为刘繇报仇。
孙策与周瑜商议,定下活捉太史慈之计。周瑜建议:“可令大军三面围攻泾县,独留东门让其逃遁。再于城东二十五里外,分设三路伏兵,层层截杀。太史慈突围之后,人困马乏,‘气’衰‘意’竭,必为其所擒!”
此计正中要害!太史慈招募的新兵多是山野村夫,缺乏训练,军纪涣散,泾县城防也并不坚固。当夜,孙策便令陈武率领精锐,趁夜色掩护,悄悄爬上城头,四处放火!
城中顿时大乱!太史慈见城池已破,又闻喊杀声四起,知道不可力敌,只得率领部众,杀出东门突围。孙策则在后方紧紧追赶,但保持着一定距离,只做驱赶之势。
太史慈一路狂奔,奔出三十余里,见追兵不再紧逼,稍稍松了口气。又奔出二十余里,已是人困马乏,士卒疲惫不堪。正在一片茂密的芦苇荡中稍作喘息,忽然四下里喊杀声大作!无数绊马索从芦苇丛中飞出!太史慈的战马猝不及防,被绊倒在地!太史慈还未及反应,已被四面八方涌出的伏兵死死按住,捆绑结实,押往孙策大营。
孙策得知太史慈已被生擒,大喜过望!他亲自走出营帐,喝退押送的士卒,上前亲自为太史慈解开绳索,并将自己身上的锦袍解下,披在太史慈身上,执其手,诚恳道:“子义真乃当世大丈夫!奈何明珠暗投,屈身于刘繇那等庸碌之辈,致有此败!实乃天意!”其言语恳切,态度真诚,充满了对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意”。
太史慈本是刚烈之人,此刻见孙策如此礼遇自己,毫无轻慢之意,又念及刘繇确实并非明主,心中感佩,遂拜倒在地,慨然请降:“慈愿为主公效死!”
孙策大喜,连忙扶起太史慈,拉着他的手笑道:“哈哈!子义肯助我,大事成矣!只是我有一问,当日神亭岭酣战,若子义侥幸擒得我,会如何处置?”
太史慈亦笑道:“胜负之间,生死一线,尚未可知也!”
孙策闻言,更是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英雄识英雄的畅快!当即将太史慈请入大帐,奉为上宾,设宴款待。
席间,太史慈主动请缨道:“主公,刘繇新败,其旧部尚有许多散落在外,军心未定。某愿亲往收拢这些残兵败将,引来归顺主公,以壮声威。不知主公可信得过慈?”
孙策立刻起身,郑重一揖:“此正是我求之不得之事!子义高义,策感激不尽!我与子义约定,明日中午为期,盼子义早归!”
太史慈应诺,拜别而去。
帐下诸将见孙策竟如此轻易放走太史慈,无不担忧:“主公!太史慈此去,恐未必会再回来了!”
孙策却充满自信地笑道:“诸位放心!子义乃信义之士,言出必行,绝不会背弃于我!”
众将仍是将信将疑。次日,孙策命人在营门前立起一根标杆,观测日影计时。时间一点点过去,眼看已接近正午,仍不见太史慈踪影,诸将皆面露忧色。唯有孙策与周瑜气定神闲。
恰在日影将至正午之时,远处尘土飞扬,一彪人马疾驰而来,为首正是太史慈!他竟真的招降了千余名刘繇旧部,如约归来!
孙策大喜,亲自出营迎接。帐下诸将见状,无不心悦诚服,皆叹服孙策知人善任,有霸主之姿!
自此,孙策收降太史慈,又聚拢数万之众,兵威大盛!他率军继续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无不克。他严明军纪,禁止士卒掳掠百姓,所过之处,鸡犬不惊。对于刘繇旧部,愿从军者收编,不愿者发给赏赐遣散归农。江东百姓感其恩德,皆称之为“孙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投奔者络绎不绝。江南之地,人心迅速归附,孙策的“气”运日益强盛。
孙策遂将母亲、叔父孙静及诸弟接入曲阿安居,令二弟孙权与周泰镇守宣城,自己则亲率大军,继续向吴郡进发!
此时,盘踞吴郡自称“东吴德王”的严白虎,听闻孙策大军杀到,急忙派其弟严舆领兵,在枫桥一带迎敌。严舆自恃勇力,横刀立马于桥上,甚是嚣张。
孙策闻报,正欲亲自出马,参谋张纮劝道:“主公身系三军安危,岂可轻与此等草寇争锋?望主公自重!”
孙策从谏,便令老将韩当出战。然而不等韩当赶到,蒋钦、陈武二人已指挥水匪出身的精锐士卒,驾着小船,悄然从河岸两侧迂回包抄,飞身上岸,乱箭射倒守桥敌军,挥刀便砍!严舆抵挡不住,大败而逃。韩当趁势率军追杀,直抵吴郡城下。严白虎急忙关闭城门,坚守不出。
孙策挥军围城,水陆并进。连攻三日,吴军龟缩城内,不敢应战。孙策无奈,只得亲自来到阊门外招降。
城楼上,一员裨将仗着城高墙厚,竟敢手指孙策,破口大骂。太史慈在孙策身后见了,取出弓箭,对左右道:“看我射穿这厮骂人的左手!”话音未落,弓弦响处,羽箭破空!只听“啊”的一声惨叫,那裨将的左手果然被一箭射穿,牢牢钉在了城楼的护栏之上!
城上城下,一片惊呼!守军连忙将那裨将救下。严白虎在城中得知此事,吓得魂不附体:“敌军有如此神射手!如何能敌?!”顿时萌生了求和之意。
次日,严白虎便派其弟严舆出城,假意求和。孙策将其请入帐中,设宴款待。酒至半酣,孙策问道:“令兄究竟意欲何为?”
严舆竟不知死活,傲然答道:“家兄之意,愿与将军平分江东,各霸一方!”
孙策闻言,勃然大怒!他本就志在吞并整个江东,岂能容忍严白虎这等草寇与自己平起平坐?!他猛地拔出佩剑,厉声喝道:“无知鼠辈!安敢与我相提并论!”
严舆见状,也拔剑欲抵抗。孙策身形一闪,快如闪电,手中利剑已然挥出!只听“咔嚓”一声,严舆的头颅已冲天飞起,腔子里的血喷了数尺之高!
孙策命人将严舆首级送入城中。严白虎见其弟惨死,知道孙策绝无议和之意,吓得肝胆俱裂,料定城池必不可守,当夜便弃了吴郡,仓皇逃窜。
孙策大军随即入城。他立刻分兵追击:令黄盖攻取嘉兴,太史慈攻取乌程。数日之内,吴郡及其周边数县皆被平定。
严白虎一路逃往余杭,沿途仍不忘劫掠百姓。结果被当地豪强凌操(字公绩)率领乡勇截杀,大败而逃,只得再向南逃往会稽郡。凌操父子二人(其子即凌统)前来拜见孙策,孙策见凌操勇武,其子年少亦有英气,大喜,皆委以官职,命其随军征讨。
严白虎逃至会稽,与当地太守王朗会合。王朗乃东海郯人,素有清名,颇得民心,且麾下亦有精兵。他欲起兵帮助严白虎,抵御孙策。
此时,郡吏虞翻(字仲翔)出面劝阻:“明府不可!孙策兴仁义之师,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民心归附,其‘气’运正盛!严白虎乃残暴之辈,失道寡助,怨煞缠身。明府何不擒此贼献与孙策,以保境安民?”虞翻能观人“气”色,已知孙策乃真命之主。
王朗迂腐自负,听不进虞翻忠言,反而怒斥其动摇军心。虞翻长叹一声,拂袖而去。
王朗遂联合严白虎,将兵马合为一处,在山阴之野(今绍兴)列开阵势,迎战孙策。
两军对圆。孙策拍马出阵,朗声喝道:“王府君!吾兴仁义之师,安定江东,与汝无冤无仇。汝何故助此暴虐之贼,与我为敌?!”
王朗亦出阵,厉声回骂:“孙策竖子!汝狼子野心,侵我疆界!今日我便要与严将军联手,为民除害!”
孙策大怒,正要出战,太史慈已按捺不住,拍马舞枪杀出!王朗亦是亲自舞刀相迎。两人战不数合,王朗便感气力不支,其“正气”难以抵挡太史慈凶悍的煞气。其部将周昕(王朗外甥)连忙出阵助战。孙策阵中,老将黄盖飞马而出,截住周昕厮杀!
双方鼓声大震,混战一团!忽然,王朗军阵后方喊杀声大起!只见一支精锐兵马如同神兵天降,从侧后方杀入!正是周瑜与程普,奉孙策之命,早已率军迂回包抄!
王朗军前后受敌,顿时大乱!王朗、严白虎、周昕三人奋力死战,勉强杀开一条血路,逃回会稽城中,急忙吊起吊桥,紧闭城门,不敢再出。
孙策大军乘胜追击,将会稽城团团围住,四面猛攻。
王朗在城中见孙策攻势猛烈,城池危在旦夕,欲再次出城决一死战。严白虎却劝道:“孙策兵锋正锐,‘气’势如虹,不可力敌!我等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不出月余,彼军粮草不济,‘气’衰‘意’竭,必将自退。届时我等再乘虚追击,可一战而定!”
王朗觉得有理,便采纳其议,下令全军死守。孙策连攻数日,皆不能破城,只得与众将商议。
叔父孙静献策:“侄儿,王朗坚守不出,强攻不易。据探报,会稽粮草大多囤积于城南数十里外的查渎。我军何不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佯装退兵,实则星夜奔袭查渎?断其粮道,则会稽城不攻自破!”
孙策大喜:“叔父此计甚妙!正合兵法‘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道!”
当即下令,各营门前燃起更多篝火,遍插旌旗,做出大军仍在围城的假象,主力却悄然集结,于当夜拔营,向南面查渎方向疾行!
周瑜又进言:“主公,我军撤围,王朗必然以为我军退走,很可能出城追击。可于途中设下伏兵,再挫其锐气!”
孙策笑道:“公瑾放心!吾早有准备!取城只在今夜!”
却说王朗在城楼上见孙策营中火光冲天,旌旗林立,却又不见攻城动静,心中疑惑不定。部将周昕道:“明府,孙策必是久攻不下,粮草不济,连夜退走了!留下这些烟火旗帜,不过是疑兵之计!我等可速速出兵追杀,必获大胜!”
严白虎却疑虑道:“孙策狡诈,此去莫非是想偷袭查渎粮仓?”他虽然贪生怕死,但对孙策的忌惮已深入骨髓。
王朗略一思索:“查渎乃我粮草重地,确需防备!严将军,你可先率本部兵马前去追探虚实,吾随后引大军接应!”
严白虎无奈,只得与周昕率领五千兵马,先行出城追赶。
刚追出二十余里,已是初更时分,月色昏暗。行至一处密林附近,忽然林中一声炮响,火把齐明!埋伏在此的孙策军如潮水般杀出!严白虎大惊失色,急忙勒马回逃!
迎面正撞见立马横枪,等候多时的孙策!
周昕见主帅危急,挥刀上前,欲救严白虎。孙策冷笑一声,长枪如电,只一合,便将周昕刺于马下!余下敌军见主将阵亡,皆无心恋战,纷纷投降。
严白虎趁乱杀开一条血路,也不顾王朗了,径直向余杭方向逃命去了。
王朗在后方听闻前军大败,知道大势已去,不敢再回会稽,只得率领残部,向海边逃窜,不知所踪。
孙策大获全胜,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会稽城。他入城之后,立刻安抚百姓,稳定秩序。
隔日,忽有一人,手提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来到孙策军前献功。孙策看那人头,正是逃走的严白虎!再看献功之人,身长八尺,面方口阔,气宇轩昂。一问姓名,乃是会稽余姚人董袭,字元代。原来严白虎逃往余杭途中,又欲劫掠,被董袭率乡勇截杀。孙策大喜,当即任命董袭为别部司马。
至此,江东东路一带,吴郡、会稽等地,尽皆平定!孙策令叔父孙静留守会稽,任命朱治为吴郡太守,自己则收拢大军,准备返回江东腹地。
回军途中,却接到急报:留守宣城的孙权与周泰,遭到当地山贼大规模袭击!周泰为保护孙权,身受十二处重创,枪伤箭创遍体,金疮发胀(伤口感染化脓),命在旦夕!
孙策闻报,大惊失色!周泰乃是他极为倚重的贴身护卫,忠勇无双。他急忙召集众将询问,可有良医能救治。
帐下董袭出列道:“主公,某昔日与海寇作战,亦曾身受重伤,幸得会稽郡吏虞翻先生举荐一位神医,用药不过半月,便霍然痊愈。”
孙策急问:“莫非是虞仲翔?”
董袭点头:“正是。”
孙策道:“虞翻乃是高士贤才,我亦欲用之久矣!速速遣人,与仲翔一同去聘请这位神医,务必将周泰救活!”
张昭领命,与董袭一同前往,很快便请来了虞翻。孙策对虞翻执礼甚恭,拜为议曹从事,随后便急切询问神医之事。
虞翻道:“主公放心。某所荐神医,乃沛国谯郡人氏,姓华,名佗,字元化。此人医术通神,能起死回生,真当世之‘医圣’也!我这便去将他请来。”
不一日,华佗被请到。孙策见其童颜鹤发,气质飘然,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其“意”平和而深邃,更增敬意,奉为上宾,急忙请他诊治周泰的伤势。
华佗看过伤口,从随身药囊中取出些许奇异的药粉、膏药,以及一些闪着寒光的特制手术器械,微笑道:“将军放心,此伤虽重,却非不治之症。”他或清创、或敷药、或施针,手法娴熟,动作轻柔,周泰的痛苦之色竟渐渐缓解。华佗又开了几副内服外敷的药物,言道:“按时用药,静养月余,当可痊愈。”
果然,一月之后,周泰竟真的痊愈如初,甚至感觉自身“气”力比受伤前更为精进!孙策大喜过望,重金酬谢华佗。华佗却婉言谢绝,只取了些许药物成本,便飘然离去,言欲云游四海,救死扶伤。
周泰伤愈,孙策再无后顾之忧,立刻发兵,剿灭了宣城周边的山越贼寇。至此,整个江东之地,基本被孙策平定。他分派将领,镇守各处关隘要塞,一面写表奏报朝廷;一面遣使前往许都,结好曹操,示好称臣;同时,又派人前往寿春,向袁术索要当年抵押的传国玉玺。
此时的袁术,早已利令智昏,沉浸在得到玉玺便可称帝的幻想中。接到孙策索要玉玺的书信,勃然大怒,当即回书,推脱不还。他更召集麾下长史杨大将,以及纪灵、张勋、桥蕤、雷薄、陈兰等文武,在寿春密谋。
袁术对众人道:“孙策小儿!借我兵马方能起家,如今尽得江东,不想着报恩,反来索要玉玺!无礼至极!尔等有何妙计,可图孙策?”
长史杨大将出班奏道:“主公,孙策已得江东人心,据长江天险,兵精粮足,‘小霸王’威名远扬,‘气’运正盛,实难与之争锋。依臣之见,不如暂缓图之。眼下,倒是可以先拿那屡次与我军作对的刘备开刀!一来可报前日相攻之仇,二来也可震慑孙策。某有一计,可令刘备束手就擒,徐州旦夕可下!”
正是:不向江东寻猛虎,却谋徐郡缚蛟龙。
不知杨大将献上何等毒计,刘备与吕布之间,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