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通往屹县只有一条主路,等到了驿庙周茹将假寐的婆母唤醒。
许妇睡眼惺忪,见快到驿庙了,她让周茹继续开。
周茹不解,问:“娘,我们不进去看看吗?”
周茹知道驿庙内的老人是赵家的一个长辈,婆母在出村的时候让她到驿庙提醒她,现在又让往前走?
没一会她明白了,每次经过路口婆母都会提醒她看路口有没有人窜出来,真是够小心的。
渐渐的周茹自己主动观察路口后,许妇提示声越来越少。
开车的人最怕坐旁边的人唠叨,婆母不说话,周茹聚精会神盯着路。
临近年底,城外的人趁着下雪前纷纷进城置办过冬的物资,县城人流渐多,周茹每每拉动弹杆,都会发出噔噔金鸣声。
或许县城的人听惯了,当身后有铁块敲打声,人们主动让开路。
周茹深一脚浅一脚踏着踏板,入城之后的短短六七里路给她拿劲出一头汗。
吭吭哧哧的来到苏家铺子,周茹几乎快瘫了。
“开车又不是步行,能把你累成这样,出息!”许妇见儿媳妇累得像徒步跑了几十里地的样子,笑着下车。
“县城人太多了,我害怕撞到人,一直拿着劲,我下次一定不怕!”越怕越想开,周茹感觉自己开车上瘾,累是累了一点,但是比靠双腿跑轻快太多啦!
“别贫了,赶紧买东西。”许妇抱着一手小宝一手接大宝下车:“买好东西就出城,晌午饭半道找地方吃。”
周茹哎了一声,关好车门,追上婆母将大宝抱起来,四口人朝成衣铺子走。
成衣铺子人很多,许妇带着儿媳妇挤进铺子,直接找许掌柜。
许掌柜见到许妇,笑面相迎,忙打招呼。
许妇懒得客套,把早准备好的单子递过去。
呦,十几套衣服八床棉被,三匹素布,可不老少,许掌柜亲自去拿。
许妇赶忙叫许掌柜,让她先把钱算好,东西还是送到苏家铺子。
许掌柜有些为难,铺子里面八个人快忙不过来了,再派人出去剩下的人会更忙,最终咬牙花钱请隔壁相熟的人送货。
许掌柜抠门不抠门不关许妇的事儿,时间仓促,她需要买的东西很多,头回见亲家,花些钱算什么,只要儿媳妇能感受到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山村竹制品有她家一成份子,每三天她能从村里分一两百金,连同赵大富硬塞给她的纸袋钱,许妇手里的钱突破了三千大关。
村里的钱是小钱,年前顶天再分两回就断了,等开春后陈家那边开始生产,源源不断的钱进许妇的口袋,那个时候村里的分红甩给祖宅,也算对得起祖宅的恩惠了。
估摸着车子后面差不多捆不下了,许妇带着儿媳妇往回赶。
大包小包一大堆,许妇找苏家伙计要了块木板垫在横杆上,将一包包东西绑到车子后面。
如果不是周茹说往东的路况不好,村里找不到宽轮的板车,许妇也不愿意这么干,也不管难不难看,只要不颠掉就行。
两个人带着孩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等苏云在前厅得到消息赶过来的时候,他家岳母已经离去,害得他一肚子的想法找不到人诉说。
苏云近些日子忙的脚不沾地,打从和岳母家做生意,他家铺子扩展迅速,县下乡镇的铺子从十一间扩展至四十多间,生意更是方遍布近百个镇子,稳稳占据生活用品批发商之首,前来寻求合作的制造商数不胜数,若不是有岳母提点,苏家铺子哪有今日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