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又警告道“还有,多注意下边的官员,可别让朕发现,有人胆敢把手伸到这笔银子上面去!”
“否则,定斩不饶!”最后四个字,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臣连忙叩首,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大唐
李世民端坐龙椅之上,手中端着一盏茶,轻轻吹拂着茶沫。
殿内,百官散去,只有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贞观群臣们坐于下方。
方才商议完民生之事,李世民心中稍定,却又想起后世强军之策,便将茶盏缓缓放下,开口问道“诸位爱卿,方才天幕所言,后世为强军,竟让兵士读书识字,造就那所谓‘拖不垮,打不烂’之强军,诸位不知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文臣武将们面面相觑,各自思索着。
毕竟,自古以来,兵者,多为粗鄙之人,只知厮杀,不识文字,如今要让这些丘八读书识字,这……这岂不是闻所未闻?
长孙无忌率先出列,躬身一礼,眉宇间带着几分忧虑“陛下,臣以为,此事……恐有不妥。”
“哦?辅机有何见解?”李世民微微挑眉,看向这位自己最为倚重的大臣。
“陛下,将领带兵,讲究的便是服从。若士兵皆读书识字,心思活络,恐生异心,于军不利啊!”长孙无忌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况且,军中多为粗人,若强行让他们读书识字,恐怕适得其反,扰乱军心。”
这番话,倒也让不少武将觉得有些道理,他们带兵打仗,靠的是令行禁止,靠的是士兵对将领的绝对服从。
若是士兵们都读了书,有了自己的想法,那还怎么打仗?
然而,杜如晦却持不同意见。他缓步出列,向李世民拱手道“陛下,臣不以为然。”
“哦?克明有何高见?”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却持不同看法,捋须道“辅机兄多虑了。观后世之景象,并无此等忧虑。且看那李今越几人,以及她们的母亲,皆是读书之人,却都怀着赤诚的爱国之心。可见,读书识字可使人明智。”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沉吟片刻,又问道“克明所言有理,只是……若要让军中将士读书识字,又该如何着手?”
毕竟,大唐的军队中,大多是目不识丁的士兵,要让他们都读书识字,谈何容易。
这时房玄龄出声说道“陛下,臣有一计,还请陛下与诸位同僚一同谋断。”
在场的人都哈哈一笑,房玄龄这老小子,又整这出,在场的人都知道,这老小子说话了,那肯定是有办法了。
李世民也是笑道“玄龄有何高见,快快说来。”
房玄龄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从禁军着手。”
“禁军?”
“不错。禁军乃是拱卫京师,护卫陛下之精锐,我等不如先从禁军中挑选一批识字之人,派遣名师加以教导,待学业有成,加以考察。合格者,便可晋升,再由他们去教导其他将士,如此一来,循环往复,不出数年,必见成效。”
李世民听了,连连点头。“好!此计甚妙!”他又看向一旁的杜如晦说道“克明,此事便交由你与玄龄一同操办,务必给朕办妥了!”
“臣遵旨!”杜如晦与房玄龄齐声应道。
解决了军队识字的问题,李世民心中又浮现出另一个隐忧——藩镇。
想到这里,李世民长叹一声,问道“诸位爱卿,可还记得那百代成史,其中所言藩镇之祸,实乃触目惊心。尔等可有良策,以绝后患?”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藩镇问题,事关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荡。
杜如晦沉吟片刻,率先开口“陛下,臣以为,既然已知问题所在,有我等共同相商,同心同力,定能解决。”
“哦?那克明可有妙计?”李世民问道。
其他人也都看向杜如晦,期待他的答案。
杜如晦谦虚拱手道“那诸位,在下就先抛砖引玉了,陛下,臣以为,地方独大其中一原因便是我朝虽规定将领三年一迁,但却依旧有漏洞可钻若有心之人愿意操作,或许会形成延长任期,或者世家世袭之情况,臣以为这事事关重大,我等需明令禁止此等情况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将领三年一迁的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延长任期,同时,还要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防止他们与将领勾结,暗中培植势力。”
杜如晦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此外,臣建议,还需明令禁止将领们不得兼任多个藩镇职务,以免其权力过大,难以制衡。”
这时房玄龄也站了出来,补充道“陛下,克明所言极是,但臣建议在此两点的基础上还需加上一条,必须限制那地方将领们的权利!使其只掌兵权,而无权干涉地方政务!”
贞观群臣们听完直直点头称赞,不愧是后世所称赞的防谋杜断,这三条建议,可谓是刀刀见血,直指要害。
李世民听了,也是频频点头。
这时,魏征也站了出来。他向李世民深深一拜,说道“陛下,臣以为,房相杜相所言甚是。但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藩镇的监管。”
“哦?玄成有何建议?”李世民看向魏征。
“陛下,臣以为,必须收回藩镇的财政和军事任命权!”魏征的声音铿锵有力。
“地方官员的任命,必须由朝廷直接掌控,不得由藩镇将领擅自决定。”
“此外,还可建立一个由陛下直接掌控的监察体系,对地方藩镇进行定期巡查,以防其拥兵自重,为祸一方。”魏征的建议,可谓是釜底抽薪,直接断绝了藩镇割据的可能。
李世民听了,连连点头。“好!玄成所言,深得朕心!”
他沉思片刻,又补充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玄成,你且先拟定一个详细的章程,呈于朕过目。”
“臣遵旨!”魏征躬身应道。
长孙无忌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陛下,臣以为,可将募兵制与府兵制相结合,取长补短。”长孙无忌缓缓说道。
“既保留府兵制的精锐,又吸纳募兵制的灵活性,如此一来,既可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又可避免兵源不足的问题。”
“另外,既然要让士兵们读书,待禁军学成后从中挑选那些表现优异的士兵,让他们去到各个藩镇,教导藩镇士兵们忠君爱国。”
“如此一来,也可避免士兵只效忠于节度使,而不知朝廷。”
李世民听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辅机此计甚妙!”
他看向房玄龄“玄龄,你以为如何?”
房玄龄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以为,辅机所言,确有可行之处。此外,臣还可补充一点。”
“哦?玄龄请讲。”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看向房玄龄。
“臣以为,可定期调动军队,打破将领与士兵之间的长期依附关系。”房玄龄缓缓说道。“让士兵们明白,他们效忠的是大唐,是陛下,而不是某个将领。”
“此外,还需完善律法,明确规定藩镇的职权范围,使其不得逾越雷池一步。”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好!好!好!诸位爱卿,今日之议,实乃为我大唐千秋基业,谋划长远之策!朕心甚慰!”
他站起身来,目光扫过殿内群臣“尔等且按照今日所议,尽快拟定章程,呈于朕过目。朕要让这大唐江山,永固万年!”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应道,声震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