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确实很开心。
派去佛郎机寻找土豆的队伍,已经不情不愿地出发了。
结果是好是坏还未可知,但他相信乖孙,骗谁也不可能骗自己。
另外,他来东宫的路上,一拍脑门,想到了一个套话的方法。
“乖孙,咱和你说件怪事,有个佛郎机的大胡子,跑到午门外说要见咱,被禁卫军给拿下了,他说跟着他信什么东西,就赐福音,咱问他福音是个啥,能吃能喝不,他居然说不能,你说咱该不该把他打出去?”
【西班牙传教士在洪武年间就出现了?】
朱元璋:没有,咱虚构的,就想问问土豆的事。
【他们不是边打仗边殖民边传教的吗?】
【上帝之鞭还在西边守着呢,他们打哪里来的?海上?南边的国家被沦陷了?】
朱雄英惊讶的时候,心声语速太慢,且说的许多新鲜词是朱元璋第一次接触的。
听得朱元璋恨不得拿纸笔记录,以免漏掉关键的字眼。
好不容易把乖孙的心里话记得七七八八,见乖孙不出声了,朱元璋探头看了一眼,小声的问:“乖孙你睡着了?”
“哇哇。”
【没有。】
朱雄英在思考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我没记错的话,海上来的传教士把红薯带到了非律宾和越南,后来在万历年间,福建商人陈振龙把红薯藤从菲律宾带到了内陆。】
红薯藤?
从小吃不饱饭的朱元璋,一下子抓住了最关键的字眼,却并不明了它的作用。
草?药?树?
【说起来,土豆在北方虽然能种植,但遇到低温不易成活,还是红薯耐冻耐旱,而且在刚传入大明时,它的产量和土豆一样高。】
朱雄英吸着手指,若有所思。
【越南在这个时候好像是叫交趾,菲律宾叫啥来着?】
当时看小说时,只顾着感慨,躺平的万历帝命是真好,他应该点开评论区学习一下历史知识的。
唉!
如果能重来……
“乖孙?”
朱元璋把朱雄英含在嘴里的手指扒拉出来,又揪了揪他长长的一撮胎毛。
发现乖孙确实睡着了,喜忧参半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的低声嘀咕着。
“咱编的故事还没引出土豆来,还不知道土豆长啥样,怎么吃怎么种,又多了一种红薯,真愁人啊。”
嘴上说着愁人的朱元璋,嘴快笑咧了。
亩产三千斤,还很耐寒耐旱的红薯,这么多好东西,怎么不在大朝朝,都长到别国去了?
不对。
那交趾以前可是咱家的地界,正好与交趾接壤的地方起了战乱,不如派兵打过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咱家国库里没粮也没银子了。”
这回是真的愁人了。
但凡不是家底不够厚实,朱元璋早早地准备粮草,把旧元部族赶出蒙古,赶到佛郎机那边跟蓝眼睛黄头毛,吃肉带血的野蛮人玩去了。
如今有了土豆和红薯,亩产三千斤,一亩顶小麦水稻种十亩的。
那么他计划五年后,开启第三次北伐,就能提前两年,并且这一次有了充足的军粮,想打多久就打多久!
“乖孙,等咱打下大大的江山,到时候这皇位就给你坐!”
至于标儿嘛……继续监国。
朱元璋安排好家庭分工,把孩子交给常氏照看,兴高采烈地走远了。
进了华盖殿,他又拟定了一份名单。
“毛骧,让这些人前去交趾国,找寻从佛郎机来的人,向他们采买一种叫红薯的食物,不论多贵,务必买一千斤回来。”
毛骧这次先打开名单看了一眼,提醒朱元璋。
“陛下,上次的名单里,有两个校尉称病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