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采买不仅花费巨大,并且药材分拨下去几经倒手,能够发放到疫区的病人手里的,有一两成都算这群人有良心。
他沉吟不开口,好像正在犹豫。
家里有药铺的臣子们,迫不及待地站出来声援。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哪怕采买的药铺轮不到他们头上,可只要朝廷开始采买药材,引起城内百姓的恐慌,价格一定水涨船高。
有人吃肉,他们跟着喝口肉汤也是好的。
至于百姓的死活?
他们可不在乎。
朱元璋冷眼瞧着像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冒出来的官员们,心里火苗噌噌往上窜,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哈哈大笑。
“好!朕的臣子都是为百姓着想的忠臣!实在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胡惟庸看了眼被卖了,还要替自己数钱的朱元璋,终于没忍住。
他面露微笑,站了出来。
“请陛下下旨。”
“王景弘,你去拿张纸,把为民请愿的官员名字记下来。”
朱元璋目光幽幽地盯着终于露出狐狸尾巴的胡惟庸,心情沉痛。
原本他扶持李善长,成为淮西集团的话事人,想着李善长做事谨慎,能压服得住这些仗着功劳在身,瞧不起其他人的“老乡”们。
可谁知李善长辜负他的信任,不想得罪人,还提拔了胡惟庸,导致胡惟庸一家独大,想与他这个当皇帝的平分秋风。
乖孙遭到暗害的事,没有直接牵扯到胡惟庸的身上,朱元璋还对此人抱有一丝幻想,以为是胡党的人为了私利,自行动手。
现在他算是彻底是看明白了,谁才是真正的主谋!
胡惟庸,早已不再是那个随他一起起兵抗元,和他冲锋陷阵,替他挡刀挡枪,为他谋划如何获取民心,推翻旧元,替百姓拼一条活路的发小和伙伴。
而是站在他对立面的敌人!
“百室(李善长,字百室)身体不好,又逢年关政事繁多,太子不在朝中,朕决定,暂罢百室左丞相一职,日后左右丞相负责的诸事,全部由子中接管。”
胡惟庸,字子中。
突如其来的任命,让胡党大喜过望。
朝中只剩下一个丞相把持朝政,那不就成了他们的一言堂?
没等胡惟庸分析明白,朱元璋此举到底是觉得李善长关键时刻不中用,还是另有原因,手下朋党已经急不可耐的向他见礼。
“拜见相爷!”
“下官在相爷的指导下,一定励精图治,共同为陛下分忧。”
胡惟庸见朝中半数以上的官员,全部对着自己伏低做小,虚荣心达到了顶峰。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我,胡惟庸做到了!
连太子朱标,也没有我这般的影响力!
只要陛下不在朝中,整个大明朝都是我说了算!
“哈哈,各位谦虚了,本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一切都是听从陛下吩咐而已。”
哪怕心里再得意,胡惟庸还是识趣的在朱元璋面前装孙子。
毕竟李善长只是暂罢,又不是死了,而且身为淮西集团的老大哥,不像浙东集团的刘伯温似的,能够随便弄死。
没有得到实权的胡惟庸,这个时候还懂得夹着尾巴做人。
朱元璋见状,心中冷笑不止:既然爱装贤臣,那咱就让你装个够。
他见王景弘那边署名的事办完了,日后清算的名单有了,便开始让胡惟庸这个新官上任,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