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枝脸上都要笑出褶子了。
“掌柜的你放心,往后我的棉布,全来你家买。”
宋金枝找了个机会,把自己这段时间赚得的钱都交给了陈守仓,让他去买些明矾和皂矾。
陈守仓把钱揣好,问,“娘,要买多少?”
七文钱一尺,二百八十文一匹,四匹就是一千一百二十文钱。
付了一两银子,还能再赚个三百八十文钱,到时候身上就有钱了。
“能买多少买多少,不过明矾用的多,你多买一些。到时候找个东西包着,别让她看见。”
陈守仓点头,离开前他看了眼方掌柜,见她还在那儿打着算盘。
而宋金枝,刚才就已经算出来了。
方掌柜卖东西和气,但算账确实不行。
第一遍多算了二十文,第二遍第三遍又算少了好几十文。
最后还是宋金枝帮着她一块儿算,这才算明白了。
“大娘,你账算得这么厉害?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宋金枝笑道:“我就是个泥腿子,平时就去镇上卖点小菜。都是小本生意,一文两文的,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方掌柜有些不好意思。
“我这以前也是有算账伙计的,只是我小本生意,几文钱一尺,最多也就是扯个七八尺而已,我自己就能算。我这生意又比不过其他的铺子,也养不起伙计了。
另外,我这里已经好些年没一口气卖出这么多布料了,一下子这么多钱就有些算不过来。大娘,你别介意啊。”
等着陈守仓过来,又帮着方掌柜把布都搬到车上,由方掌柜驾车,帮忙把他们送回了麓山村。
本想留着她在家里吃饭的,但方掌柜也有自己的事儿,况且现在也不早了。她虽然不年轻,没什么叫人贪图的姿色,但总是不安全的。
一天之内有两辆马车来找宋金枝,村里人都好奇不已,都纷纷议论这又是哪一个大户。
东西是直接放在陈守仓家里的,免得陈守业他们一家又要做坏。
今天白家来的时候,王翠花正好带着陈金宝上山去了,下了山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
一两银子,光听着就叫人眼红。
现在又来了辆马车,王翠花眼咕噜都要转上天了。
宋金枝本不想搭理的,但看见她这个德行就知道她没憋好屁。
那正好,她有事儿要跟王翠花说。
“老大媳妇儿,守业回来了吗?”
王翠花见鬼似的看着宋金枝。
这老婆子竟然主动问起陈守业来,真是难得。
不等王翠花说话,宋金枝又接着说:“最近老大没少赚钱吧?”
王翠花骄傲的抬起下巴,“他是童生,有文采有学识,赚的当然多了。”
宋金枝点头,“他没少给你钱吧?可我看你家平时喝的都是稀粥,吃的都是野菜啊。”
王翠花脸色一变,“老太婆,你家没饭吃的啊?整天盯着我家的锅干什么?”
这一番话没惹怒宋金枝,而是惹笑了宋金枝。
“不干什么,只是想着你们母子可怜呐。”
王翠花觉得莫名其妙,他们一家子日子好得很,谁可怜了?
宋金枝一脚已经踏进了乔氏的大灶房,一边又转头跟她说。
“做人媳妇儿呢,要懂得体贴,别总想着伸手要钱惹人烦。老大赚钱不容易,你得给他做点肉吃啊,要不天天给他馋得蹲在人家饼铺旁边连啃俩肉饼,我这个做娘的看着多心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