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远了,回归正题。
今天这两封信,一封是巨子对出海大船安装蒸汽机的一些想法,并一些简图,写完后还附带着最近的一些算术心得。
第二封则是刚寄出第一封,想到了有其他事需要交代,于是马上又写了一封寄了过来。
朱七七拿着第一封信边看边点头,暗道不愧是墨家巨子,这是全才啊,能计算,会发明,虽然只是一个中古时期的古人,但是却无论是力学、光学还是热学都有一定的见解,甚至连化学变化都有属于自己的朴素却系统的理解。
朱七七觉得眼前的秦墨巨子可以完爆后世的那些科学家。
后世有哪个科学家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仅仅只是在战乱年间通过前辈的口口相传,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经验,就能对传统的经典物理和化学了解到这个地步的?
很多后世人觉得古人无知,殊不知真正无知的是他们,无论农学还是工学,包括各个学科,古人可从来不乏各界大能啊。
朱七七甚至怀疑,在她的那个时空的历史中,一定也存在过这样的大牛,但是因为战乱、政治、灾难甚至是保存不当,甚至包括知识传承中的保守思想,而断了传承,不为后人所知。
古代的知识传承那般脆弱,一不留神就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被淹没了,以至于后世人完全不得而知,自己的先辈到底曾经有过何等的辉煌,反而只道是寻常。
手里握着巨子的信,朱七七心中止不住的怅然。
如何能让书籍竹简石刻等这些知识媒介更好的流传下去,一直流传到千年之后。这样的手段涉及到朱七七的知识盲区,对于知识媒介未来可能在时间长河中所遭受的种种命运,朱七七是毫无办法。
但是,她暗暗握拳,既然保存质量无法保证,那就只能靠数量来博。
她会尽己所能,让所有知识变成书籍,再通过朱家把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便利,让书籍多起来,多起来,再多起来,最终形成海量的藏书,她要在朱家每次社交送礼时都要附带图书,让所有世家都拥有大量书籍。现在的世家把持知识的传播,她无力对抗,那便将世家看不上的医匠农商这一类的书籍从她的田庄开始在底层中传播出去,她要让书籍遍布所有阶层,她就不信,这么多的书还能全部都淹没在历史洪流中。
无论世道怎么变迁,一定会有知识载体流传给后世,哪怕每一本书到时候只剩下了一本,甚至半本,都会是后世的财富。
她朱七七做不到,还有她的后世子孙,甚至她也许能找到与她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代人做不到,就两代人,两代人做不到,就三代人,总有一天。
朱七七死死的盯着巨子的信,总有一天,她要把这华夏的璀璨明珠悉数流传下去。
房间里轻轻爆响的灯花惊醒了朱七七,她收回思绪,轻轻叹了口气拿起第二封信。
方才所想可以稍后再细细思量,眼前巨子的信她还是要仔细研读好好想想怎么回复更合适,也更能被巨子理解和吸收。
想着,朱七七拆开信看了起来。
结果,谁承想巨子的第二封信中只写了两句话:
[闻君与明公将赴洛阳乎?往昔有某氏之家,擅制一味绝妙之汤,味美难言,余师昔年甚爱。噫!岁之暮,竟至如斯之境者也,未知此生尚能复啜其味否?]
朱七七:.......
她就知道!
朱七七一边提笔蘸墨给巨子回信,一边心中愤愤。
这个没正形的老头,脸皮真的是越来越厚,每天不提点要求就不是他了!这是仗着自己心软好说话,越发的为所欲为了!
要不是看在他是巨子的份上,要不是看在他才华横溢的份上,她才不会这么随随便便的就被这老头使唤呢!
巨子老先生想吃洛阳的汤水怎么办?当然是重金把那卖汤水的一家子都聘请到家里了,要不然回去怎么满足那个翘首以盼的小老头?
朱七七一边想着怎么安排这件事,一边咬牙切齿,自己是不是太纵着这个小老头了?自己好歹也算是他的老板吧?哪个老板像她这样狗腿的?
这几封信小泥巴很有眼色的没让沈浪经手,而是在朱七七看信的时候就借口让沈浪替她们搬东西,从而支开了沈浪。然后牢牢守在朱七七身边,这边一写完立刻就拿到一边烘干装封。
作为朱七七贴身伺候的大丫鬟,她可是知道的,忠大管家、宗掌令还有巨子先生那可都不是一般地位的人,写来的信定然都是要紧的事情,这可都是朱家的机密,哪能让外人看见!
沈浪倒是没有说什么,认真的履行牛马的义务,老实的跟着小泥鳅出去,实实在在的帮着把朱七七的一些笨重的大箱子归置好,又跟着朱家的下人一起把这几个大箱子运到对应的牛车上绑扎好,检查一番,这才满意的拍拍手,跟着小泥鳅一起返了回去。
路上遇到宗强,说又有一封朱七七的信,让小泥鳅转交。
沈浪跟着小泥鳅回来时,小泥巴早已将朱七七写好的回信收进匣子里。
沈浪一走进内室就冲着朱七七笑道:“七七。”
朱七七正坐在灯烛前一手撑头翻账本,一手时不时的拨打算盘,头也不抬,只是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