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自幼成绩优异,上了初中后也名列前茅,初中时,她虽然不是第一名,但也没出前五名,可即使是这样的成绩,在中考时,依然以五分之差和县一中失之交臂。
姐姐无奈的去二中读高中了,听说二中的风气很不好,但姐姐没得选,爸妈不认识什么“高人”,托不到关系,更没钱交高额的赞助费。
去二中读书的姐姐,是失望且无奈的,姐姐的神色让盼盼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意识。她和姐姐读的是同一所乡中。姐姐在班里的成绩没出过前五名,却没考上一中,她如果想考上一中,必须要有比姐姐更好的成绩。盼盼开始拼命的学习,很快就稳居班里第一,班级前三。
盼盼以为,姐姐即使在二中读高中,也能参加高考,即使考不是特别好的大学,也能考上专科。
盼盼的想法很快破灭了。
爸爸的腿摔伤后,家里亲朋纷纷来探望,其中有一个远房亲戚,她的妈妈和盼盼姥姥是姨娘表姐妹,盼盼依礼喊“表姨”。
按理说,这种关系的亲戚关系早就不走动了,但因表姨和妈妈嫁到了同一个村子,之前又有一些往来,两家便走动了起来。
表姨探望完爸爸后,就和妈妈拉起了家常。不知道怎地,二人说到了孩子的成绩上,
表姨的女儿芳芳和姐姐同一年级,芳芳中考分数还没姐姐高,但表姨有门路,让芳芳进了一中。以前,表姨从不和妈妈聊孩子们的成绩,如今,她的女儿去了一中读高中,是人们口中的“准大学生”,表姨在妈妈面前,终于扬眉吐气。
表姨问妈妈:“焕焕这次统考多少分啊?”妈妈答不出来,表姨便很有些得意的把芳芳的成绩一一讲给妈妈听,并说:“你别看我闺女这分还不错,其实我也发愁,你说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了,要是上不了本科,上大学还有什么用?!
要我说,如果成绩差,不是那块读书的料,干脆别上了,早点出来挣钱不也挺好吗?你想啊,上不好的大学,每年要花一两万,打工的话,一年能挣两三万,两相一加,里里外外,就是四五万。
一年四五万,三四年,就是十大几、二十多万,要是再加上高中这几年,三四十万也是有的,这么多钱,干点啥不好?给家里盖栋楼房都够用了。”
盼盼觉得表姨的算法简直是离了大谱了,但大人讲话,她不方便插话,而且她很快就要出发去学校,只能把此事撂开。
那天,盼盼去学校后不久,表姨也告辞离开,众人都走后,妈妈开始翻找大女儿焕焕留在家里的书和资料,试图找到成绩单,或者考试的试卷。
成绩单和卷子都没找到,找到了几封情书!
那些情书都来自一个人,这人叫王建松。最早的一封是初三时的,其他都是高中后的。说是情书,其实有些是抄的歌词,有些是不知从哪里抄来的诗歌,无论是哪种,在妈妈眼里,都是粗俗不堪的情话,妈妈气得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