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不敢的?瞧不起谁呢!”
不出青鸾所料,男生最受不得激,林逸之自然也不例外。
她仅用了轻飘飘的一句,便让原本紧张兮兮的林逸之,直接连害怕都忘了,一脸不忿地凑上前,涨红了脸嚷嚷着要证明自己。
果然,若是直接要求男生做一件事,他或许还会百般推辞,可若是问他敢不敢做……
只怕不论是啥事,他都得莽着头去试试。
“这些年来,天天听你这小毛孩叨叨,也算是有缘,今日就当给你开开眼了。”
青鸾侃侃而谈。那副前辈高人的口吻,配上小巧玲珑的身段,显得违和无比。
“若是早点告诉我,你能听得懂人语,我还就不说了呢!那些可都是我的秘密……”林逸之暗暗吐槽。
青鸾凤眼微闭,霓羽泛起五色流光,檀口念念有词。
倏忽,她向后方轻跃,落于寒潭中央,双足点水而不沉。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仙术?!我也能学吗?鸟大……不对,青鸾大哥,快快教我这招!”林逸之看得两眼发亮。
青鸾默默翻了个白眼,没有理会林逸之。
点点青芒流转,她用双翼虚击潭水,碧绿的水面竟如银镜破碎般开裂,显露出一块如羊脂般无瑕的白玉。
青鸾随手将白玉捞起,又落回了林逸之跟前。池塘清漪浅浅,安谧依旧。微风轻掠,敛去了最后的波痕。
而池塘边,林逸之早已惊得目瞪口呆。
“青鸾大哥,原来你这么厉害啊?”
“这只是粗浅的匿物之术,纵是寻常的妖物也能习得,有什么好稀奇的?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青鸾嘴上嘀咕着,又小心翼翼地把白玉递给林逸之,
“我方才所说的,可验明文曲天命的法子,便是这块白玉。还有,不许叫我大哥,要叫前辈!”
出身乡野的林逸之,哪能见过如此珍物?他左瞧右瞧,瞧不出什么名堂,竟直接塞进嘴里咬了一下。
“诶诶诶你干什么呢?这可是姜太公证道之玉,多少寻仙者一辈子都无缘得见,你个小崽子能不能放尊重点!”青鸾焦急道。
林逸之又仔细打量了一遍,几无雕琢的玉佩上,唯独刻有两个苍劲的小字——“红尘”。
“此佩得名汉魄,因刻有红尘二字,又名红尘玉。”青鸾追忆着,一阵自语喃喃,
“世人皆谓姜太公是奉天命下界,才平定世间之乱的……又怎知他也是于人间另寻蹊径,逆炼红尘为仙,独凭人力平定天祸。”
“等等……”
林逸之忽地开口,打断了青鸾的滔滔不绝。
“怎么了?”青鸾不解道。
“额……鸟大,你方才说,这玉是什么……姜太公的证道之物是吧?”
“嗯哼?”
“然后取名叫什么汉魄?”
“对啊,咋了?”
林逸之摸着下巴,表情怪异:“啧,姜太公,‘汉’魄……”
青鸾这下听懂了,顿时气笑了:“这不是重点!”
“这就是重点好不好,姜太公明明是周朝人……”
“闭嘴!姜太公神机妙算,算个朝代名还不行?你就乖乖听着,别打岔!”
“行行行……”林逸之顺从了。
青鸾这才满意点头,又再次面露崇敬:
“九尾之祸后,这枚玉佩本已遗失于蓬瀛之间。
直到上一位才惊绝艳的文曲,于求仙访道时寻回了它……
后来他归隐庐山,便将之藏匿于庐山山麓,托负与我保管。”
“青鸾大哥,你还认识上一代的文曲星啊?”林逸之好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