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冬
燕京,正阳门胡同
黄昏时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刺骨的寒风让整个街巷显得格外寂静,连平日热闹的商铺都关上了门,只有零星几家小店亮着微弱的灯光。
“这天儿也太邪乎了吧。”
“听说徐会真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
“管它呢,先去她家酒馆喝口热汤暖暖身子再说。”
一个少年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
他约莫十 岁,身形偏瘦高,眉目俊朗,眼神透着股坚定。
身着宽大的灰色棉衣棉裤,头上戴着顶旧式狗皮帽,虽是典型的五十年代装束,但他的神情却显得成熟稳重,与这朴素装扮有些违和。
他正是故事的主人公——贾建设。
前世的他是一名三十五岁的离异中年人,无子女,父母早逝。
家族世代为御厨,他承袭家学,在家乡经营着一家祖传酒楼。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不得不暂停营业,闲暇之余迷上了老电影和年代剧,尤其是《正阳门下》与《情满四合院》,这些作品深深触动了他对过去的向往。
初来乍到,贾建设竟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附身于燕京一名同名同姓的17岁少年身上。
他成了大前门酒馆老贺头的邻居,同时也是一位光荣遗孤。
父母留下的家虽不大,却也自给自足:两间正房、一间客厅,外加厨房和厕所的小院。
原主人的经历让他心生感慨。
父亲在几年前的战争中牺牲,母亲则因病离世。
三个月前,与他相依为命的姥爷也悄然长眠。
接连失去至亲后,他悲痛欲绝,甚至在酒馆买醉,结果醉倒家中,不幸离世,才有了贾建设的这次穿越。
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他的心情复杂难言。
从35岁孤身一人变成17岁少年,看似赚了18年青春,本应欣喜若狂。
但这里是物质极度匮乏之地,越穷越被推崇。
虽然目前生意还能勉强做,但从第二年起,一系列改革和大事接踵而至,光是想想就觉得头疼。
庆幸的是,他穿越的身份是光荣遗孤,在区内也算特殊人物。
只要不犯大错,靠这个身份安稳生活到改革开放不成问题。
至于发财?他并不急于考虑。
凭借超前几十年的眼光,赚钱不过是小事一桩。
毕竟“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更何况他拥有上帝视角。
至于收藏古玩或邮票之类等待升值,他完全不懂,不如未来投身房地产或电子通讯行业更有前景。
等到时机成熟,他还可以打造自己的互联网帝国,让传统巨头无路可走。
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低调行事,保存实力,待时而动。
想到这里,他注意到自己还附带了一个福利系统,每天能领取2公斤主粮、2公斤蔬果、1.5公斤肉类海鲜、1公斤副食品零食以及一瓶饮品。
果真在饮食上应有尽有,只是数量有些令人动容。
每日领取后,系统中累计可提取的数量会增加,提取时可随意挑选同类别的任意产品,包装、标签、生产日期均可按需调整或修改。
系统内还有一个空间仓库,无论是活物还是物品都能存放,但空间处于静止状态,进去时什么样出来还什么样,因此养殖和耕种是不可能的。
尝试了很久也未发现其他功能,不过已十分满意。
至少能确保自己前二十年的生活过得富足美满。
徐会真挺着大肚子,一手扶腰,一手艰难地往胡同外走,因为即将临产,腹痛让她不时浑身发抖。
“要生了?你不是有脚吗?自己去医院,别指望我陪你。”
“等你生完孩子,咱们就离婚,你带着孩子回老家。”
“我和会芝到底怎么了?我告诉你,我不只是喜欢她,我还想娶她!”
想起丈夫贺永强出门前说的话,徐会真擦了擦眼泪,咬紧牙关挥手叫停一辆三轮车。
"三轮车!"
"来了来了,去哪儿啊?"
"协和医院,多少钱?"
"协和两毛。”
"一毛五行吗?"
"不行。”
"那你走吧。”
摸着口袋里的钱,徐会真看着渐行渐远的三轮车,心中涌上一阵悲凉。
腹痛愈发剧烈。
徐会真摇摇头,强忍疼痛继续前行。
贾建设朝小酒馆方向走去。
没几步就看见前方有个大腹便便的女人蜷缩在墙角,痛苦得身体一抽一抽的。
这不是徐会真吗?难道就是今天?
贾建设心中想着,快步跑向那女人。
靠近后确认是徐会真,他急忙扶起她问:
"会真姐,你怎么了?"
迷迷糊糊看清来人是贾建设,徐会真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爱...建设..."
"我要生了,送我去医院!"
"钱的事以后再说..."
贾建设听闻徐会真的话,立刻明白情况紧急。
拦下一辆三轮车,将徐会真抱上车。
一路上气喘吁吁地跟随三轮车,将她送往医院。
"哎呀..."
“你这个做丈夫的也太不像话了吧?”
“怎么能这样不负责任呢?”
“孩子都快生了才送医院?”
“要是出了什么事,你可要担起责任。”
“这些人到底怎么回事?”
几名护士推着徐会真往手术室走,一路上责备紧跟其后的贾建设。
他沉默地跟着,将妻子送入手术室。
“我也恨不得揍他一顿。”贾建设站在手术室外叹了口气,随后走向收费处。
交了五元手术费,又预存三元备用。
叮嘱医院生产后给徐会真送些吃的。
处理完后,他回到家中简单做了些吃的,便早早躺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