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交谈渐入佳境,何雨柱觉得对方颇合心意。
贾建设也放下心来,知道与何雨柱建立友谊并不复杂,只要投其喜好即可。
而一旦成为朋友,此人便会全力以赴相助。
想到此处,贾建设决定把握机会:“何师傅,今天……”
何雨柱连忙制止:“既然是朋友,你就别这么见外了。
我本就是粗人,你就跟着他们喊我傻柱吧。
听建云说你比我年轻,那我就叫你建设好了。”
贾建设听后欣然同意,觉得这样反而更加自在。
生活的压力让人不得不妥协,而无法像何雨柱那样活得真实又洒脱。
这一点,让“我”对他充满敬意。
“行,听你的。
以后我就叫你傻柱哥好了。”
何雨柱听完贾建设改口,满意地点点头,随后想起他曾自称是孔家菜传人,于是又追问一句:“这还差不多,你说你是孔家菜的传人,不如现在就露两手给我看看?”
何雨柱心想,孔家菜可是位列六大官府菜之首,虽然以前听家里人提起过,但从未见过,今日忽然提及,他心中也满是好奇。
贾建设听后毫不犹豫地应下,两世学厨,他对烹饪有着无比的热爱,最反感别人轻视自己的手艺。
“好啊,那今天就让你见识一下我的本事。
不过天色已晚,就不做祖传菜谱中的菜品了。
改日请傻柱哥到我家,再做一顿正宗的孔家菜给你品尝。”
何雨柱见贾建设干脆利落,十分欣赏,他最喜欢干脆直接的人,于是认定这个朋友交定了。
(有些人交朋友很快,对脾气几句就能交心,作者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
)
“既然如此,我也不占你便宜,也去准备两道菜,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在一旁的贾建云见二人进了厨房,脸色有些难看。
刚才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自己根本插不上话,这明明是自家厨房啊。
贾家厨房中,贾建设和何雨柱洗手后开始忙碌。
贾建设对正在拾掇鸡毛的贾张氏说:“大娘,今天中午的菜我和傻柱哥来做,您只需准备好馒头就行。”
贾张氏听后有些不满,本以为儿子只是让何雨柱帮忙,自己还能省一半的活儿,没想到贾建设也要参与,那岂不是全包了?她心里有些不痛快。
"不行,得想办法。”贾张氏心中迅速盘算,立刻有了主意,随即说道:"这可不成,傻柱做便罢了,今天主要是给你庆祝新工作,菜还是你买来的。
若你也动手做饭,传出去你大娘岂不是白做了?"
何雨柱听罢,有些不好意思,忙劝贾建设:"原来是这样啊,那今 ** 就别动手了,这菜我来包,下次再尝你的手艺。”
贾建设心里不耐烦,只想与何雨柱切磋厨艺,不愿过多推辞,便直接拒绝:"大娘、傻柱哥,今日都是院里人,邻里胜过远亲,哪来这么多规矩?不就是做菜吗?别劝了,听我的。”
何雨柱觉得有理,不再多言,却更欣赏贾建设的直爽。
贾张氏无奈,只能按捺不满,应了贾建设的话,提着面盆出去和面。
见贾张氏离开,贾建设提议:"傻柱哥,每人两荤一素如何?"
"行,就这么办。”何雨柱点头。
"动手吧,快点做好,我要好好跟你喝几杯。”
贾建设确认菜品后,立刻动手杀鱼。
另一边,何雨柱也已想好菜单:半只鸡做宫保鸡丁,另一半炖汤,再炒个回锅肉,素菜则是土豆丝。
两人在厨房忙碌许久,期间院里三位大爷陆续到来,寒暄几句后,被贾建云引至外间闲聊。
厨房依旧热火朝天。
两人终于完成所有菜品的准备,站在厨房的小桌旁,看着满桌摆放整齐的菜肴,忍不住率先动筷,彼此品尝对方的手艺。
“建设,真不错,尤其是这条鱼,太棒了!你比我强多了。”
何雨柱率先吃完,竖起大拇指,由衷感叹,几道菜无论火候、味道还是摆盘都堪称完美,尤其那道鱼菜让他自愧不如。
想到自己这些年因父亲抛下他们兄妹而荒废的技艺,他不禁有些懊恼。
若不是去年进入轧钢厂后厨勤加练习,恐怕连这些都不会了。
贾建设听罢,谦逊地摇摇头,又夹起何雨柱最后一道菜细细品味,心中暗忖:难怪领导们也对他赞赏有加,这小子确实天赋异禀。
虽然如今自己凭借多年积累略胜一筹,但未来难说。
待品尝完毕,他也毫不吝啬地给何雨柱点赞:“傻柱哥,你的厨艺同样出色,咱们日后可以多交流学习。
不过外面应该饿坏了,快端菜上桌吧?”
何雨柱点头应允,却并未起身,而是从旁边取来一只大盘子。”家里还有妹妹等着呢,我给她带些回去。”他笑着说道,“事先已经和建云商量好了。”
贾建云一听这话,立刻接过盘子,笑着说:“何必这般客气,直接叫你妹妹一起来吃不就好了?咱们算得上缘分深厚,你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妹妹,哪用这么见外?”
何雨柱听他语气真诚,再想想自己对贾建设的印象本就不错,稍作权衡便答应去喊妹妹过来用餐。
然而,当两人将菜肴端到桌上后,他才起身前往家中接妹妹。
其他人见状并未多问,只以为他刚才是回去帮忙做饭。
贾建设则在桌旁落座,静候何雨柱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