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回书说到,何进听了袁绍给出的主意,心里头就琢磨着要召集各路英雄豪杰进京,非得好好整治整治那些宦官不可。就在这当口儿,曹操站了出来。
曹操一脸认真地说道:“这宦官惹出来的祸端啊,从古到今就一直都有。为啥会这样呢?主要还是当皇帝的给他们太多权力,又太宠信他们了,这才慢慢养成了大毛病。要是真想整治他们,其实把为首的那几个大坏蛋抓起来就成,交给专门的狱吏去处理,这不就完事儿了嘛。何必大张旗鼓地去召集外面的兵马呢?要是想着把他们全都杀了,这事肯定得泄露出去,我看呐,这事儿准得搞砸咯。”
何进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瞪着曹操就骂道:“曹操,你小子是不是心里头也藏着啥不可告人的私心啊?”曹操见此,无奈地摇了摇头,退了下去,嘴里还嘟囔着:“哼,我看呐,以后搅得天下大乱的,肯定就是何进这家伙了。”
可何进压根儿就不管曹操说啥,铁了心要这么干。他直接就下了诏书,还偷偷派人连夜出发。这诏书里写得那叫一个义正言辞:“我听说啊,那些破坏纲纪、扰乱社会的人,根本就不该留着他们,危害国家、祸乱时局的,也绝不能让他们长久蹦跶。就说那常侍张让、段珪这些家伙,仗着皇帝对他们的宠信,简直就是胡作非为,一点都不知道感恩图报,还搞出了一堆天大的祸事。他们喜欢谁,谁全家都能跟着荣华富贵,吃香的喝辣的。
他们要是看谁不顺眼,那谁全家可就倒霉了,非得被灭门不可。现在可好,他们搞得诸侯们在京城附近蠢蠢欲动,甚至还把天子在宫里像人质一样对待。上上下下的人啊,都对他们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立马就把他们给灭了。我早就知道你们这些人心里头装着忠义,肯定能讨伐奸邪。赶紧带着你们那如虎狼一般厉害的军队,来平定这宫里的大祸。诏书一到,马上就得行动起来。大家都得领会我的意思,不管离得远还是近,都得知道这事。钦此!”
这诏书一下,就跟扔了个炸弹到油锅里似的,一下子就招来四路军马。
第一路是东都太守桥瑁,这人治军有方,手下的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第二路是河内太守王匡,他在当地也是颇有名望,一声令下,手下的兵马迅速集结。第三路是武猛都尉、并州刺史丁原,丁原为人豪爽,治军严谨,他的军队也是训练有素。
可这第四路,可就厉害了。这人长得那叫一个魁梧壮实,身长足足八尺,腰大十围,浑身的腱子肉,看着就跟小山似的。脸又宽又方,透着一股霸气,手大得夸张,感觉都能抓住飞燕。跑起来更是比马还快,简直就是个飞毛腿。这人就是现任前将军、鳌乡侯,领西凉刺史,陇西临洮人,叫董卓,字仲颖。
这董卓之前去打黄巾军的时候,那是一点功劳都没捞着,本来按照军法是要治他罪的。结果呢,这家伙脑子一转,偷偷贿赂了十常侍,就这么轻轻松松躲过了一劫。
后来,他又靠送各种金珠宝贝巴结朝廷里那些有权有势的权贵,这才一步一步当上了大官。当时他手下统领着西州二十万大军,心里头可一直憋着坏水呢,就盼着有个机会能大干一场。这会儿一接到诏书,高兴得就马上点起军马,浩浩荡荡地就出发了。董卓让自己的女婿中郎将牛辅留在陕西镇守,自己则带着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这些得力手下,一路操练着部队,威风凛凛地朝着洛阳就来了。
走着走着,董卓的女婿兼谋士李儒凑到他跟前,小声说道:“主公啊,虽说咱是奉了诏书,但这里头的事儿可没那么简单,还挺复杂的。咱为啥不先上个表章,把事儿说得明明白白、名正言顺的,这样一来,以后谋划大事儿也方便些啊。”
董卓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一拍大腿,说道:“你小子说得对呀!那就赶紧叫人写。”于是,李儒就摇头晃脑地写起表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