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袁绍在大帐内来回踱步,烛火将他的影子在帐幕上拉得忽长忽短。孙坚拿了宝贝玉玺便匆匆离去,气得他暴跳如雷,两只脚不停地跺着地,口中大骂道:“这小子,竟如此胆大妄为!拿了宝贝就溜,分明是想自己称霸一方,做那老大啊!”袁绍越想越气,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当下立刻命人取来笔墨纸砚,亲自挥笔写了一封信。
信写罢,他唤来自己的心腹,神情严肃且郑重地将信交到对方手中,千叮万嘱:“务必连夜将此信送到荆州刺史刘表那儿,告诉他,无论如何,都要在途中拦住孙坚,把那玉玺给我抢回来!这玉玺关系重大,切不可有失!”心腹领命,怀揣信件,趁着夜色,快马加鞭地疾驰而去。
这边刚把信送走,那边就有士兵急匆匆来报:“启禀盟主,大事不好!曹孟德前去追击董卓,在荥阳与董卓军打了一仗,结果大败而归啊!”袁绍听闻此消息,心中一惊,忙不迭地让人赶紧去迎接曹操。
随后,他又赶忙差人去召集各路诸侯,在营帐中摆下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袁绍心里想着,曹操此次战败,心情必定糟糕透顶,得好好安抚安抚他,给他解解闷,顺便也稳定一下各路诸侯的军心。
不多时,各路诸侯纷纷来到营帐。酒席之上,只见曹操满脸怒容,眼中似要喷出火来。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想我曹操,一开始发起这大义之举,那可是一心为了给国家除掉董卓那十恶不赦的老贼啊!各位诸侯既然都打着正义的旗号齐聚于此,为何就不听我曹操的计策呢?起初,我计划让渤海太守袁绍率领河内的人马,直抵孟津。那时袁绍与王匡便在河内屯兵。而酸枣的各位将领,像刘岱、张邈、袁遗、鲍信、乔瑁,还有我曹操,一同守住成皋,占据敖仓,堵住轘辕、太谷这些地势险要的地方。再让袁将军带领南阳的军队,驻扎在丹析,进而进入武关,以此威慑三辅地区。咱们只需深挖战壕,高筑壁垒,暂不与董卓正面硬拼,多设些疑兵,让天下人瞧瞧咱们这浩大的阵势,以正义之师去讨伐那叛逆之徒,如此这般,大事岂有不成之理?
可结果呢?你们一个个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始终不肯向前冲锋,如此行径,实在是让天下人都大失所望!我曹操都替你们感到羞愧啊!”曹操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地刺进了袁绍等人的心中。袁绍他们被说得面红耳赤,一个个都低下了头,哑口无言,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酒喝得众人各怀心事,气氛压抑至极。待酒席散去,曹操心中明白,袁绍他们这些人各怀鬼胎,根本无心齐心协力讨伐董卓,看来这事儿是很难成功了。思索片刻后,曹操当机立断,决定自己带着军队前往扬州,另谋出路。
公孙瓒也看出了袁绍的无能,他找到刘备,直言道:“袁绍这货,实在没什么本事,长久下去,必定会出大乱子。咱们也别在这儿白白耗费时间了,撤吧!”刘备点头称是。
于是,公孙瓒拔寨而起,率领军队往北而去。当行至平原时,公孙瓒让刘备担任了平原相,自己则返回自己的地盘,忙着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去了。
再看兖州刺史刘岱,因军中粮食短缺,便打起了东郡太守乔瑁的主意,想找他借些粮食。乔瑁一听,心中自是不愿意,毫不留情地直接拒绝了刘岱。刘岱这人性情暴躁,一听乔瑁拒绝,顿时火冒三丈,心想:你竟敢不给我面子!当下,他也不管不顾,连夜亲自率领军队,气势汹汹地冲进了乔瑁的营寨。
乔瑁毫无防备,仓促应战,哪里是刘岱的对手,没几个回合,便被刘岱斩杀于营帐之中。乔瑁的士兵们见自家老大已死,顿时军心大乱,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了刘岱。袁绍看到这般情形,各路诸侯已然各自散伙,无奈之下,只得也带着自己的兵马,离开洛阳,前往关东。
且说荆州刺史刘表,此人字景升,乃是山阳高平人氏。刘表年轻之时,便喜好与汉末那些声名远扬的文化人结交朋友。当时,有七人与他关系极为要好,他们一同号称“江夏八俊”。
这七人分别是:汝南的陈翔,字仲麟。同郡的范滂,字孟博。
鲁国的孔昱,字世元。渤海的范康,字仲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