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朝政昏暗,天下动荡不安。董卓凭借着手中的西凉铁骑,权倾朝野,行事愈发嚣张跋扈,引得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他废少帝、立献帝,独揽大权,残暴不仁的行径早已激起众臣的强烈不满。
王允巧施连环计,离间董卓与义子吕布,成功让吕布倒戈相向,愿意协助诛杀董卓。经过周密安排,他们选定了一个看似平常却暗藏杀机的日子,只等董卓自投罗网。而浑然不觉大难临头的董卓,还在做着独霸天下的春秋大梦,殊不知这将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程。
话说董卓进了城,只见群臣都穿着整齐的朝服,恭恭敬敬地在路边迎接拜见。李肃手里拿着宝剑,威风凛凛地在旁边扶着车走。队伍缓缓走到北掖门,军兵都被挡在门外,只有二十多个御车的人跟着进去了。董卓一瞧,王允等人都手持宝剑,神色严肃地站在殿门那儿,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一种危险的感觉涌上心头。
赶紧紧张地问李肃:“他们拿着剑是啥意思?难道有什么变故?”李肃假装没听见,只顾低着头,用力推着车轮往前走,仿佛没听到董卓的话。
王允一看,知道时机已到,大声喊道:“反贼董卓,你死到临头啦!武士们,动手!”话音刚落,两边“呼啦”一下涌出一百多号人,个个手持戈和长矛,如猛虎下山般朝着董卓冲去。
董卓虽然穿着坚硬的铠甲,可这一下子人太多,躲避不及,胳膊还是被刺伤了,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袖。他惨叫一声,从车上重重地掉了下来。董卓扯着嗓子大喊:“吕布在哪儿?快来救我!我平时待你不薄啊!”就听吕布从车后大声喊道:“奉诏讨贼!”紧接着,一戟就狠狠地刺进了董卓的咽喉。这一戟,用尽了吕布的力气,董卓瞪大了双眼,嘴里还想说什么,却再也发不出声音,鲜血从他的喉咙里喷溅而出。
李肃手也快,见董卓已死,上去“咔嚓”一声就把董卓的脑袋割下来了。吕布右手拿着滴着血的戟,左手从怀里掏出诏书,大声喊道:“奉天子诏书,讨伐贼臣董卓,其他人一概不追究!大家不要惊慌!”这时候,里里外外的将吏们先是一愣,随即纷纷欢呼起来,喊着“万岁”,仿佛是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了释放,纷纷趴在地上磕头。董卓死的时候五十四岁,这一年是汉献帝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二日。
这时候,史官们都写诗感叹呢。有一首诗说:“董卓迁都汉帝忧,生灵滚滚丧荒丘。狗衔骸骨筋犹动,乌啄骷髅血尚流。眉坞追魂凭李肃,宫门取命有温侯。奸雄已死戈矛下,直到如今骂未休。”
邵康节也有诗:“董卓无端擅大权,焚烧宫阙废坟原。两朝帝主遭魔障,四海生灵尽倒悬。力斩乱臣凭吕布,舌诛逆贼是貂蝉。世间造恶终须报,上有无穷不老天。”
这董卓一死,吕布就大声说道:“现在董卓敢如此欺负皇上,背后都是李儒在出主意,这个奸贼,谁能把他抓来?”李肃一听,立马站出来,拍着胸脯说:“我去!我跟这李儒也没什么交情,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这时候,朝门外有人大喊,说是李儒的家奴已经把李儒绑了送来啦。原来是李儒平日里作恶多端,家奴们也对他心生不满,听闻董卓已死,便趁机将他绑了,送来邀功。
王允又说:“董卓的家属都在郿坞呢,他们也都是罪大恶极,谁去把他们都收拾了?不能留着这些祸患!”吕布一拍胸脯,毫不犹豫地说:“我去!我跟董卓一家势不两立,正好趁此机会斩草除根!”王允就让皇甫嵩和李肃跟吕布一起去郿坞,把董卓的家属分拣出来,该杀的杀,一个都不能放过。吕布带着五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就往郿坞赶去,那气势,仿佛要踏平郿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