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乱后,局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陷入更黑暗的旋涡。李傕、郭汜这两个狠角色趁乱崛起,在长安城内肆意妄为,将朝廷搅得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他们与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一场更大的风波即将来临。
话说那李傕和郭汜啊,可真是彻头彻尾的狠角色,没一个是心慈手软的善茬儿。他俩心里头琢磨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献帝给解决掉算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济和樊稠赶紧站出来劝阻:“二位可千万不能冲动啊!您想啊,这皇帝要是现在就被杀了,那些诸侯们还不得像疯了似的跟咱们拼命啊!依我们看呐,不如先把皇帝留着,就当是个招牌,打着他的旗号,把诸侯们骗进关中。先把他们身边那些得力的帮手一个个干掉,到那时候,再杀皇帝也不迟嘛。等皇帝一死,这天下可不就稳稳当当地归咱们啦!”
李傕和郭汜听了这话,心里头一盘算,觉得还挺有道理,就一拍大腿,说道:“行吧,那就这么办!”于是他们暂时按兵不动,可却纵容手下的士兵在城里胡作非为,简直跟土匪没啥两样。这些士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长安城那是乱成了一锅粥,百姓们叫苦连天,到处都是哭声、喊声和求饶声。
此时,皇帝在城楼上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幕惨剧发生,心里又害怕又生气,忍不住就问李傕和郭汜:“王允那家伙已经被你们给收拾了,你们的军队怎么还赖在城里不走呢?”李傕和郭汜这俩无赖,耍起了泼皮劲儿,厚着脸皮说:“虽说我们报了仇,可陛下您到现在还没给咱啥好处呢,就这么撤兵,多不划算呐,所以我们就不撤!”
皇帝没办法,只能又问:“那你们到底想咋样?”这俩货一听,立马狮子大开口:“我们拼死拼活为汉朝效力,到现在连个像样的官都没捞着,您看着办吧!”皇帝无奈极了,只能咬咬牙说:“行,你们想要啥官,我封给你们就是了!”
李傕和郭汜一听,乐开了花,立马写了个长长的官衔名单,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朝堂,非要皇帝按照他们写的给这么高的官品。皇帝哪敢不从啊,只能乖乖照办。
只见皇帝颤颤巍巍地宣布: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还兼任司隶校尉,假节钺(这节钺啊,可大有讲究,以前不同等级的节,样式和尺寸都有各种各样的规矩,拿着这玩意儿,就是为了显得他们威风凛凛)。郭汜也被封为后将军、美阳侯,同样假节,和李傕一起把持着朝政。樊稠成了右将军、万年侯,张济则是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驻扎在弘农。其他像李蒙、王方等人,也都当上了校尉。这几个家伙得了好处,谢恩之后,才勉强让军队出城,总算是止住了那令人发指的劫掠恶行。
这李傕和郭汜啊,得了权势还不满足,还想着给董卓办个风光大葬呢。可找来找去,就只找到那么点董卓的小皮骨,没办法,只好用香木雕了个董卓的模样,那葬礼的排场搞得可真是大得离谱。
又是各种祭祀仪式,又是使劲儿吹嘘董卓所谓的“功德”,还用上了王者的衣冠棺椁,那场面,真叫一个富贵得没法形容。他们选了个良辰吉日,准备把董卓葬在郿坞。
您猜怎么着?临葬的那天晚上,突然狂风大作,紧接着就是一场倾盆大雷雨,那雨下得,平地积水好几尺深。一个惊天霹雳下来,直接把董卓的墓都给震开了,棺材也被劈到了外面,里面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皮肉瞬间全成了粉末。
李傕不死心啊,等天晴了又去葬,晚上又是一模一样的情况,连着三次都没葬成。你说这事儿邪乎不?估计啊,就是董卓坏事做得太多,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专门来收拾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