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话语里,“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出现频率,那可算是相当高了。
诚然,在古人眼中,吃饭…也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
而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饮食…其内涵、本质、及其表现形式,都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并且衍生出多种多样的类型。
可是,在这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再加上作物种类的相对单一。
那个时期人们的饮食,足以预见,就“简单”、“朴实”得多了。
至于下层百姓、平民、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他们的饮食也许就是与诸多在野外生长,或者自己进行初步栽培的杂粮,以及各种野菜了。
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典籍之中,诸如《诗经》、《楚辞》、《国风》等着作,就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记载。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至于《诗经》之中,则记载了荇菜、卷耳、芣苢、蕨、薇、苹、藻、苓、荑湣⑻啤④估肌②尾荨⑸棥⑤薄④、莫、苦、葑、苕、苴、苹、莱、芑、蓫、葍、堇等非常多种类的野菜。
这些野菜,都是当时人们果腹的“珍宝”,也被当时的人们所重视。
除了野菜之外,像稻、菽、菰、粟、黍、稷、麦、梁等五谷,这是当时人们经常所吃的食物。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也可以很轻易的了解到这一时期下层百姓人们主食的杂粮和野菜的种类。
至于上层贵族,其饮食很丰富,而且有明显的划分。
像猪牛羊三牲,以及鸡鸭鱼,都有明显的划分,严格遵守着宗法制度。
并且,像醯、醢、?、梅、酱等调味品,普通人还是很少能用得起的。
可即便是这样,普通百姓,虽不像王公贵族那般有繁琐的调味以及丰富的食材。
但,最美味的饭食,只需要简单的烹饪就非常的美味。
王嘉呢,在这一天,他本以为会继续像往常一般去书库进行相应竹简书籍的整理,并进行相关的笔记记录和学习。
可是,当他听闻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将要熬煮一锅粟米粥,去布施分发给平民时。
他怀揣着好奇又震惊的心情,去寻找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以寻求答疑解惑。
可是,正当他赶到相应地点时。
他却发现,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此刻正在于老师左丘明先生以及他的妻子,在张罗忙活着熬制粥饭。
这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样子,的确是让人不忍心打搅啊。
只可惜,正当王嘉我以为自己来的不是时候准备蹑手蹑脚的离开时。
他的师哥师姐,以及老师左丘明先生,此刻却发现了他。
“喂!”
“王嘉,你怎么现在才来?”
“还不赶快过来帮忙!”
“现在,这里刚好缺人手。”
(连忙)“哦!是…”
“我马上就过来帮你们,师哥师姐,还有…丘明先生。”
于是乎,他也只好加入这忙活的行列中去了。
经过大家的努力,又过了一些时日。
伴随着阵阵粟米香与粥香,王嘉嘴馋了,想要喝上一碗。
“师哥师姐,我正好腹中饥饿。”
“看得这菜粥么香…”
“可否,让我尝上一碗啊。”
此刻,见王嘉如此“痴迷”的样子。
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可不惯着他。
此刻,只见大师姐朝他督了一眼,然后便说道。
“王嘉师弟,你之前不是品尝过菜粥吗。”
“现在还没有到饭点,你这么快就饿了?”
“再说了…这是救济给穷苦百姓的,不能给师弟你喝。”
“咱先生有令,除非你能找咱先生问问,看他会不会网开一面,给你喝上一碗?”
见大师姐如此说来,其他几个师哥师姐,自然也是如出一辙。
这下子,可吧王嘉这小子给惹急了。
“切…”
“不给喝就不给喝呗,干嘛那么小气。”
于是乎,他们,便得到了王嘉的白眼一瞟。
之后,在老师左丘明的安排之下,他们架着那口盛满着粟米粥的锅,乔装之后到街边进行布施。
见他们的吆喝声越来越大,伴随着阵阵粥香,这粥不仅味美,而且卖相很不错,很快便吸引了不少穷人来访。
面对那火爆的场面,王嘉他们似乎都有点忙不过来了。
闲暇之余,他还询问了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有关于这春秋战国饮食的相关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记录在他自制的小竹简与小册子中,之后方便与后世相关内容记载作对比。
之后,待锅中粥见底后,他们变成沿街的虎贲军士兵没有发现他们,快速的收摊离开了那里。
在这之后不久,他们相互又聊了许多话题,王嘉也得知了不少的知识。
之后,在回归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后,王嘉便在书库整理他负责那片区域的竹简书籍之余。
现在,他便开始着手寻找《左氏春秋》中记载有关桓公第二年的竹简草稿,并通过先前自己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与情景再现法,进入这桓公第二年的世界,进行游历。
果不其然,经过他的一番努力,他还真找到了那竹简草稿。
于是乎,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转移。
王嘉这小子,此刻便来到了这鲁桓公第二年的世界。
话说在这一年,可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在这一年的春天,周历正月戊申的时候,宋华父督伤害他的君王与夷及宋国的大夫孔父。
紧接着,滕子来到这鲁国进行朝见。
三月的时候,鲁桓公与齐僖公、陈桓公、郑庄公相关于稷地。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平定这宋国的内乱。
夏天四月的时候,从宋国取来了郜国的大鼎。
戊申的时候,把鼎搬入了太庙。
再然后,又过了没多久。
秋天七月的时候,杞国的国君杞侯,来到了鲁国朝见这鲁桓公。
与此同时,这蔡桓侯、郑庄公两位国君相会于邓地。
九月的时候,攻入了杞国。
鲁桓公与戎国两国,在唐地结了盟。
冬天的时候,鲁桓公从唐地又回来了。
话说在这一年的春天…
此刻,在宋华父督的家中,这宋华父督,正在与他的几位亲信,在暗地里秘密谋划着什么。
“现在,眼见时机已到。”
“一日之后,便是期限。”
“我看时机已足…”
“大人,你也就不必再藏着掖着了。”
“嗯…”
“我也觉得,现在时候到了。”
“只是,行动必须得隐秘,切不能走漏雨了风声。”
“为了这件事,我可是和大家在暗地里准备了许久啊,可不能因为行动上的一点点失误而毁于一旦。”
“君上那里,更不能让人给通风报信。”
“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异口同声的)“是,大人!”
“我们保证万无一失!”
就在这黑夜之中,闪着烛火的烛台旁,摇曳着阵阵的黑影。
而王嘉,此刻就在一旁的角落里,正在偷听着这一切。
而面对着随时都有可能被发现的危险…
他的内心,其实现在是非常忐忑的。
“呼…”
“他们,现在都在密谋什么事情呢?”
“不会…又是暗地里合伙要杀掉政敌,霸占他的财产吧?”
“这一桥段,不管是在史料记载中,还是在小说里,我曾经看了无数遍。”
“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
“事情…应该是这样。”
正当王嘉一边暗想,一边喃喃自语的暗示自己时。
突然,只听屋外,房檐处风吹草动之声…
这下子,可把华父督等人给惊着了。
不多时,他们便推开了门,朝门外看去。
“难道说…‘隔墙有耳’?”
“现在,屋外有人偷听咱们密谋?”
(连忙)“不行,我不放心,我得出去看看!”
“那…早去早回,毕竟外面月黑风高。”
“嗯…”
哒哒哒…咚咚咚…
伴随着阵阵脚步声传来…
躺在门后角落里的王嘉,一见屋内有人走了出来,连忙便屏住了呼吸,生怕走漏了风声。
好在,这…也只是虚惊一场。
“呼…”
(崩溃的)“我何德何能啊,我造什么孽啊。”
“起初,在鲁国的时候,我生怕被那虎贲军的兵士给抓住,然后转交给那大司寇大司空以及御史大人去审问。”
“今儿个,俺还被传送这个‘鬼地方’,还得去偷听别人密谋。”
“天煞的…”
“老天爷呀,你和我有什么愁啊怨啊的,这样对我。”
“罢了罢了,反正事情也过去了。”
“就让我趁机开溜,然后静静的等待之后发生的事情吧。”
“反正历史,周而往复、循而复始,尤其是我等等闲之辈能够轻易插手并改变的?”
后来…
在这华父督等人的配合之下…
果不其然,事情进行的很成功。
这宋华父督背地里派兵突袭攻打这孔氏家族,杀死了孔父。
并且,他还占有了孔父的妻子。
面对这件事,在看见如此孔氏家族的居所如此“惨状”。
王嘉,不禁感叹起来。
“好家伙…”
“这宋华父督,真是好生‘龌龊’之人,如此‘下三滥’的事情,他也能干得出来?”
“这是有‘国恨家仇’呀,还是有‘血海深仇’啊?”
“果然,人要是不狠点,就干不成他想干的事儿。”
“不过这与侧面反映了这官场生活竞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
“这要是被有心之人盯上了,且自己还不知情。”
“恐怕…还真就是‘无力回天’了。”
“不过,常言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这事儿,铁定会被第三人所知晓。”
“不行,俺可待不住了。”
“溜了溜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这事儿便传到了宋国国君宋殇公的耳朵里。
此刻,只见他眉头紧锁,然后便怒喝道。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寡人的孔父孔爱卿,怎么一日之间就惨遭毒手?”
“这…这到底是谁干的?”
“来人啊!”
“在!”
“给我彻查到底!”
“是!”
眼见这宋殇公如此气急败坏的样子,身边的大臣,没有一个敢上前劝诫的。
反而,他们是面面相觑,沉默寡言了。
紧接着,在这事儿发生没过多久之后。
这华父督因为害怕这宋殇公得知真相之后会降罪于他。
索性,他便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可恶!”
“这事儿,要是拖下去,迟早是个祸患。”
“纸,终究包不住火。”
“看来,要先下手为强了!”
之后,只宫中传来一阵哀嚎之声。
王嘉,此刻顺着声音,朝声音发出的方向偷偷摸摸的溜了过去。
只见这宋殇公,已经被人杀死了。
这下子,看着可是让他心惊胆战。
“我去,不带这么玩的吧?”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祸端,最早往往不是出现在外部,而是在里面就先‘萌发’了。”
“这大臣真是一个比一个猛啊。”
“早在先前,我也只是见到这鲁隐公遭到亲信大臣陷害。”
“可没想,到就在今日,这宫中又上演了一出‘戏’。”
“这可真是高处不胜寒啊…”
王嘉在感慨完后,便决定假装去看风景。
而君子呢,所以这件事情是这么认为的。
这华父督,因为心中已没有国君因此作出杀害大夫的罪恶行为,因此《春秋》中,先记载他杀害了他的君王。
这华父督,他在稷地相会,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内乱。
因为得到了宋国的贿赂,确立了华氏的政权。
宋殇公即位以来,十年中参与了十一次战争。
正因为如此,百姓难以承受。
孔父嘉在担任司马的时候,华父督当时担任的是太宰这个职务。
他有意顺着百姓难以忍受战争这一点,开始的时候宣扬说打仗是司马孔父嘉这样做。
在这之后不久,他被杀死了孔父。
紧接着,他又杀死了这宋殇公。
并且,他还把郑庄公从郑国召回来立为国君。
通过这种方式,以此亲近郑国。
同时,他还用郜国的大鼎来贿赂鲁桓公。
齐国、陈国、郑国这三个国家,都得到了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