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话一出,朝堂之上,霎时间一片哗然。
而先前身为曹国大夫詹父,见竞争对手虢仲对此“栽赃陷害”自己一事,又怎能甘愿轻手放过。
“好你个‘奸臣’虢仲,仅仅只是因为我曹国与你虢国先前发生的一些小小矛盾与磨擦,你就值此我国君上薨逝之际,以臣不能尽忠,君臣无礼之事,想要陷害于我,同时让我曹国‘蒙羞’。”
“真是好生‘阴险’,亏咱们先前还是知音良友。”
“唉…眼下,我也只好自证清自了。”
随后,还没等周桓王发问,詹父又开始为自己辩解了。
同时,他还驳斥了虢仲的观点,并借此机会反讽了他一波,还说虢国有忤逆谋反周王室,企图脱离周礼之事,请求下令讨伐虢国。
眼见这詹父有理,于是乎…周桓王便命他率领周朝军队,去讨伐虢国。
一见如此“两极扭转”之事,在台下的众大臣,都纷纷露出无比惊讶的神色。
然而,在一旁默默围观着的王嘉,对此却见怪不怪了。
对于这件事,他是如此评价的。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身居高位的统治者与统治阶层,其对于某件事情所作出的决策,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环境与言论的影响。”
“而在这个时候,面对两个或者是多个观点,那么它就得要学会‘明辨忠奸’,从而作出正确的判决。”
“古往今来,要做到绝对的公正,那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统治者与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无疑也是堵塞了贤人能臣进谏的道路。”
“至于这朝堂之上行‘诬讽迫害’之事,从古至今,都是较为普遍的事情,都见怪不怪了。”
“然而,如何能够成功化解矛盾,并且将自己的矛盾转移给施加给自己压力的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天地间一个‘真实清白’,这的的确确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只是,别说是现在,就在几千年前的那个时代,如果说哪一方拥有绝对的理论与权势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比另一方多出更多的‘胜算’。”
“所以,这下子,大臣虢仲这把,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喽…”
“可惜可惜,做一件事情往往都要选择对正确的时机,并加以考量再下手。这样才会有极大的概率取得成功。”
“而且,心术不正,不怀好意,不以善良为本,故意行挑唆等一系列恶劣之事。”
“这样的人,无论是做什么,都是很难成功的。”
“至于那虢国,唉…自然也就是跟着那虢仲遭灾了。”
果真如王嘉所言,在鲁桓公第十年夏天的时候,由于本国的军队难以与周王室的军队相抗衡。
这虢国的国君虢公,便在一路颠簸中逃亡到了虞国。
或许,这…就是故意歪曲事实,栽赃陷害他人的后果吧。
之后,又过了不久。
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不断变化与位移…
在鲁桓公第十年秋天的时候,秦国人把芮伯万送往芮国。
起初,这虞叔,他有块美玉。
而虞国的国君听闻此事,便想要问他讨要。
只不过,无论如何,这虞叔,他就是不肯给。
然而,在不久之后,这虞叔便后悔了。
他担心害怕虞国的国君虞公,会因为这件事情记恨于他,从而一抓到机会,就假借罪名治罪于他。
于是乎,他便一边自顾自的低头垂头丧气,一边说道。
“唉…”
“人们都说,周朝谚语有这样一句话:‘普通百姓没有罪,怀中藏有玉璧就会变得有罪’。”
“我哪里用得着这玉,难道就让我眼睁睁的看着它给我带来不必要的祸害吗?”
于是,在这之后不久,很快,这虞叔便把这玉献给了虞叔。
在一旁悄悄围观着的王嘉,对于这件事情,他是这么理解的。
“我觉得,这天下万事万物,乃至是黎民百姓,其生活与各行各业,内部都暗藏有许许多多的‘规则’与‘规矩’。”
“不是说平凡之人不能拥有奢华的物品,只是在那个年代,等级要为森严,如果你身为一名平民,在哪天突然暴富,很难不让人想象你是通过什么手段来的致富的。”
“由此,大家的注意力,也都会向你的身上集中。”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情,是因为你原本所处的阶级和你的身份,与你所做出的事情、所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相悖。”
“如此一来,出于平衡,谁又会轻易的将你忽视呢?”
“所以说为人本本分分,纵使是在某一天实现了自己所意想不到的事情,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结果,至少也要证明自己是踏踏实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合法的渠道所成功的。”
“这样的话,就算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且遭到别有用心之人的陷害,至少也可以保证自己的清白。”
“同时在关键时刻学会取舍,这无疑是为人处事的正确之法之一。”
“同时还应该塑造清风正气的以舆论环境,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出彩’的人,经过努力取得成功之人,也会对自己所理所应当得到的成果不加怀疑揣测。”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时情况下,虞叔出此下策,觉得也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正当王嘉发表完自己的观点看法不久。
之后,只见这虞公,又向虞叔讨要保健。
于是乎,对于这件事情,虞叔便说道。
“看来…这虞公,是太不知满足了。”
“不知满足,将会因此危及到我的生命。”
在他说罢这番话不久,他便决定攻打虞公。
因此,虞公便逃亡到了共池。
对于这件事情,在一旁默默围观着的王嘉,他评价说:
“人性贪婪,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不做到极致,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目的。何尝会轻易放手?”
“只不过,面对‘贪婪’,我们应该保持心中的理性与克制,在做一件事情前考虑前因后果,做到有分寸有原则。”
“否则,如果一味的让‘贪婪’来控制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最终必定会祸患无穷,不仅危害自我,甚至还会危害他人。”
王嘉的这一番感悟与感慨,的确是与这虞叔与虞公的行为十分相衬。
后来,到了冬天的时候。
只见,这齐国、卫国、郑国来到郎地与鲁国交战,鲁国是有理的一方。
起初,北戎使齐国无法应付。
诸侯援救齐国,郑国的公子忽,在这件事情上有功劳。
齐国人赠送诸侯食物,让鲁国确定赠送的先后次序。
鲁国根据周王室分爵的次序,把郑国排在了后面。
正因为这件事情,郑国人发怒了,请求齐国出兵。
齐国人率领卫国的军队保护郑国…
因此,《春秋》不称这次战争为‘侵伐’。
之所以将记载次序把齐国与卫周放在前面,是按照周王室分爵的次序来的。
对于这件事情,王嘉是这么看的。
“这些事情,无不都反映了,遵守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
“而且,在做出一件事情之前,除了要遵守规则与秩序外,同时还要依据现实进行考量,灵活的对其进行在合理范围内的调整,从而实现各方利益都‘雨露均沾’的合理局面。”
“同时如果不想受到其他强者所制定的规则与秩序的束缚,那么就要使自己强大,打破已有的‘以强凌弱’的局面,从而让自己来设立更加合理的规则与制度,尽可能的保证世间的公平公正。”
“这鲁国,对于这件事情,说起来做的确实也有一些不合时宜了。”
“同时这也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看来,不管是国事外交之间还是为人处事,都应该掌握一定的分寸,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这‘暗流涌动’之中站稳脚跟。”
后来,又过了没多久。
在这之中,王嘉与许多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并且有了许多自己的感悟。
再到了后来,当他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时,他便将其中重要的信息记录在他先前准备好的小竹简小册子上,之后再细细分析。
然后,他在完成自己手中的书籍整理与分类工作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带着自己的疑惑,前往他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休息以及办公的地方,寻求答疑解惑。
之后,便进入了师生问答环节。
到了后来,他与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在此基础上,他又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感悟。
这一天,很快也就过去了。
接下来,到了鲁桓公第十一年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