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三月的时候,正式安葬卫宣公。
再到了后来,夏天的时候,又发了大水。
秋天七月,冬天十月的时候,又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
话说,正当王嘉的思绪,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转移,来到了鲁桓公执政第十三年春天的时候。
此刻,楚国的屈瑕正准备去攻打罗国。
与此同时,身为大臣兼大将的斗伯比,这是专门为他送行。
见到这一幕的王嘉,竟不由自主的疑惑了起来。
“看着动静,似乎是楚国派遣将领与军队攻打罗国,势必是要来个‘抢占先机’。”
“从军旗上面的图案与文字,我可以很肯定这是楚国的军队。”
“然而…或许早在之前罗国军队侦察这楚国军队的情报与具体情况的时候,这楚国早就已经察觉到,并且在暗中积极谋划的策略。”
“果然,‘先下手为强’,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
“在战场之上,哪一方取得了行动的主动权,那么那一方在战场之上,就会有极大的优势。”
“相反,没有获得行动的主动权,那么这一方的军队,就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
“一切…看来也只能是‘静观其变’了。”
于是乎,想罢…王嘉便找了个地方的躲藏了起来,静静的围观,不敢发出多余的声响。
后来,当斗伯比送行完毕后,回来的时候,就对他所坐的那辆马车的驾车之人说道。
“依我看,这莫敖大将军,想必一定会打败仗。”
“他走路趾高气扬,好像是有些骄傲过度了,防备敌人的心也就不牢固了。”
之后,又过了没多久,当他去求见楚武王时,他曾恭敬的说道。
“大王,卑臣有一言,您不可不听。”
“眼下,攻打罗国一行,可一定要增加军队啊。”
虽说,斗伯比的态度极其真诚。
但是,楚武王最后还是拒绝了他。
“嗯…”
“斗爱卿啊,这件事情,还是容本王再想一想吧。”
面对这一幕,王嘉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
“这…”
“世人都说,人一旦骄傲了,那么接下来,无论是作出判断,还是继续行动,都会很容易犯错误。”
“就如这大臣斗伯比所说,人一旦骄傲了,趾高气扬了,那么内心提防自己时刻谨慎小心的那根‘弦’,就很容易会变松,因而就会有很大的几率导致接下来的举措失误。”
“其实,他的担忧,也是有很大的合理的成分。”
“而且,身为一名贤臣,他所考虑的,以及为楚国崛起之伟业所担忧的,都十分的周到全面。”
“但是,这楚武王,为何会如此轻易的拒绝他的提议呢?”
“这背后…楚武王,似乎考虑的东西也不少,也许是在顾全大局,可能想的要比这大臣斗伯比的要更加‘全面’。”
“还是说,在这之中…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样吧,或许静静的围观,之后便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于是乎,在一阵思索过后,王嘉决定继续静观其变。
就在这件事情结束后不久,楚武王便马不停蹄的快马加鞭进入宫殿告诉自己的夫人邓曼。
而他的夫人邓曼,在得知这一切的详细信息后,便对楚武王说道。
“大王,此事您大可不必担心。”
“斗伯比想说的不单单是要增加军队数量,以谋求增援。”
“他的意思啊,是想说大王您要用信任义来安抚普通百姓,用美德来训诫普通官吏,而以刑法来震慑莫敖。”
“莫敖这家伙,现在显然是被蒲骚之役的胜利迷了心窍,将会自以为是,定然会轻视这罗国的实力。”
“大王,您现在如果不对他进行戒饬,那么他肯定在很大程度上会放松警惕而不加以防备。”
“斗伯比的原意是请大王您好好的戒伤他们,召集官吏而以美德来激励他们,召见莫敖而告诉他上天不会宽恕他的过失。”
“不然的话,斗伯比难道不知道咱们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出发了吗?”
一听夫人邓曼所言,楚武王当即便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嗯…”
“夫人,您此言,甚是深得本王之心啊,哈哈…”
“情况紧急,看来…眼下也只好按照夫人您的意思去做了。”
此刻,正当楚武王与夫人邓曼交谈甚欢之时…
在一旁围观着的王嘉,此刻也有了自己的感悟。
“这邓夫人所言不虚,的确是十分合理啊。”
“古往今来,不管是在行军布阵、舍己为民之事,还是在自我人生规划的道路上,切忌都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眼光不放长远,以局部片面之事掩盖大局,以偏概全。”
“更重要的,这应该是从全方面的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去思考一件事,在权衡利弊之后,明确其中的利弊关系,然后再作出决定。”
“这样的话,都可以使自己接下来的选择和行动有条不紊,从而不会轻易的受到环境与人事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呼…或许,在关键的时刻,身为有真心关心你的人为你指点迷津,或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犯错误,同时还可以‘力挽狂澜’。”
就在王嘉感慨完不久后…
此刻,只见楚武王派赖人追赶大将莫敖,没有赶上。
与此同时,莫敖命人在军中号令说。
“诸位,我莫敖现在正式下令。”
“敢于进谏的人,都要受到刑罚,我必严惩不贷!”
之后,到了鄢水这个地方,渡河的时候次序混乱。
正因为如此,于是军队没有了次序,又不加以防备。
然后,当楚国的军队到达了罗国的地界后,罗国的军队与卢戎的军队,从两面夹击楚国的军队,楚国的军队打败。
而大将莫敖呢,则是独自吊死在了荒古。
看着眼前如此“不堪入目”的场面,王嘉不禁感慨这莫敖悔不当初。
如果说,他能够虚心听从斗伯比的话,不以一战得胜而骄傲自满,反而吸收之前失败的教训,更加谦虚谨慎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或许…这样的“悲剧”,就会被改写了吧。
正当王嘉在感而发之时,其他跟随莫敖的将帅们,则是自己囚禁在冶父处等候处分。
对于这件事情,楚武王痛心疾首的说。
“这件事情…是本王的罪过,自然也不能全赖在你们的身上。”
“对于这件事情,本王会深深的反思,加以检讨的。”
于是乎,在这之后,楚武王便赦免了所有的将帅。
与此同时,宋国多次向郑国索取财宝。
对于这件事情,郑国自然是无法忍受的。
因此,郑国便带领纪、鲁两国的军队,与齐、宋、卫、燕等诸侯国家的军队交战。
对于这件事情,《春秋》一书中,不记在作战的地点,是因为鲁国的军队迟到了,郑国人来到鲁国请求修好。
后来,又过了没多久。
在这之中,王嘉与许多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并且有了许多自己的感悟。
再到了后来,当他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时,他便将其中重要的信息记录在他先前准备好的小竹简小册子上,之后再细细分析。
然后,他在完成自己手中的书籍整理与分类工作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带着自己的疑惑,前往他的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休息以及办公的地方,寻求答疑解惑。
之后,便进入了师生问答环节。
到了后来,他与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在此基础上,他又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感悟。
这一天,很快也就过去了。
接下来,到了鲁桓公第十四年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