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起枯叶,在院子里打着旋儿。
天空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着,预示着一场冬雪或许即将到来。
年关将近,村子里也渐渐染上了一丝萧瑟和…期待的气息。
陈平安站在自家新翻修的屋檐下,望着眼前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
距离那场将他带到这个世界的紫禁城大火,似乎已经过去快3年了。
回首望去,这些经历,简直比他前世几十年都要波澜壮阔。
从最初醒来时的茫然、恐惧、挣扎求生,到后来利用图书馆知识初觅生机,智斗恶邻,巧计赚钱。
再到进入蒙学,舌战顽童,诗惊四邻,一步步崭露头角。
每一次化险为夷,每一次看似“侥幸”的成功,背后都凝聚着他成年人的灵魂智慧和图书馆这个巨大金手指的支撑,当然,也少不了自身的努力和一点点运气。
低头看看自己身上虽然朴素但已不再有补丁的棉袍,感受着脚下新鞋的温暖。
再看看身后那座虽然依旧简陋、却已不再四壁漏风,甚至添置了些许新家具的家。
院子里,母亲李秀正在晾晒着准备过年的腊肉(自家腌制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父亲陈山则在角落里修理着农具,动作沉稳有力,眉宇间的愁苦早已被生活的希望所取代。
生存的危机,算是彻底解除了。
依靠话本的持续收入和改良农耕带来的增产,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日益好转,甚至略有盈余,初步实现了经济独立。
那个如同噩梦般缠绕的陈屠户的债务,也已还清大半,不再是燃眉之急。
村里的泼皮王二,被几次敲打和“超自然”警告后,彻底老实了,轻易不敢再来招惹。
地主陈老爷,在几次暗中使绊不成、反被舆论敲打后,也暂时偃旗息鼓,至少表面上维持着井水不犯河水。
恶邻的威胁,基本解除。
学业上,得到了方敬儒先生的倾囊相授,经义基础日益扎实,对科举应试之道也有了初步了解。
“神童”之名加上“诗才”光环,让他在乡里乃至镇上都薄有声名,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尊重。
身边,也有了真正关心他的人。
父母的慈爱,老师的期盼,还有…柳柔柔那份纯粹而温暖的情谊。
这一切,都让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异乡客,而是真正在这个时代扎下了根。
盘点着这些收获,陈平安心中充满了感慨和一丝…淡淡的成就感。
然而,短暂的回顾之后,涌上心头的,却是更深的清醒和紧迫感。
这一切,真的稳固吗?
经济上,话本收入能持续多久?刘掌柜的贪婪和潜在的竞争威胁始终存在。
农业收入更是靠天吃饭。所谓的“家业初兴”,根基其实还很薄弱。
环境上,王二和陈老爷只是暂时蛰伏,如同潜伏的毒蛇,一旦有机会,必然会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