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正月二十,今天是保民杂货开业的日子。
本村及附近村民早已得到消息,周家沟的杂货店供应米面、农具、及日用之物,今日开业有八折优惠,比到市集采买方便许多。
“雪一化,路上全是泥,进了周家沟的乡道,还有村里的路,都这么干净。”围观人群中,一白窑村民感叹道。
“可不是,这周家沟的路全是煤球渣铺的,吸水又不泥,这村里可是家家用的煤炉。”
“这煤炉和煤球就是人家村里产的,当然烧着不费事,听说周家沟村民预定煤球只要五百文,外面都要八百文。”铁炉堡村一女妇撇嘴道。
“这算什么,你看到旁边的工坊没,女人也可以到这里做工,一个月下来,做的好能有二两银子,你家男人在外面干活也挣不了那么多吧。”石子沟一村民来过周家沟,对这里颇为熟悉。
“昨天听我村里嫁到周家沟的人说,这周记要外招社兵,一个月可是三两银子,还管两顿饭,发棉衣,这待遇我听都没听过,到哪里找这么好的活,你男人还做什么活,不如来当社兵。”
“这社兵要拼刀拼抢,怪可怕的……”
“嗨,他们就是运货护镖,男人出来做事不就是挣的卖命钱。”
杂货店门口,各村村民都在叽叽喳喳闲聊,等着门店开张,只见周怀民在掌柜李升与众主事簇拥下,来到杂货店。
“爹,这个就是周记的大掌柜吧?竟然这么年轻!”一山泉沟的少女向身边一中年人小声窃问道,心中暗道,他这眼睛如此有神,真是好看。
中年人点头,并不搭话。右边还有一少年,拉着她的衣袖,悄声道,“你看台上那个姐姐,长的真好看。”
少女白了他一眼,不再言语。
礼台上的周怀民拱手大声道:“各位乡村父老,这雪路泥泞,道不好走,各位还能来捧场,真是让我周记蓬荜生辉,承蒙厚爱,我杂货店掌柜李升和美妆店掌柜张元秀,送各位一些小礼物,略表心意,不成敬意。“
说完,元秀和李升早已在台下准备好,端着托盘走来,一一给各位到场的外村村民发放礼物。
各村村民收到礼物,均惊呼声一片。
“二民叔,为啥不给我发呢?”昌鹤婆娘笑道,他男人现在做了参议,又升官又涨薪,一家人每天乐不拢嘴。
“你们用不上。”周昌鹤在周怀民身后,瞪眼台下自己的婆娘,在这里乱讲话。
山泉沟姐弟好奇,向旁边周昌鹤婆娘问道:“大姐,这礼物是什么?”
周昌鹤婆娘摇头,“我也不知,你姐夫从不说这周记之事。”
终于轮到他们,只见张元秀递给他们三人一人一个圆牌,牌上有小孔,系着五彩丝绸织带。圆牌正面有保民二字,反面有周记二字,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看不明白。
“这竟然是白银做的,好大的手笔!”中年人摸着这银牌,沉声道。
姐弟两人忙细看自己手中的圆牌,确实是银质的。
“爹,这一个得有五钱之重,这来的外村人怕是有几十个,这随手送的礼物就是七八两银子。“
李升问这三人:“各位,请登记一下,这位大叔,您贵姓?“
“姓苏,名伯越。“ 苏伯越诧异,领礼物还要登记么?
只见李升在托盘上的账本登记了姓名,后面也是一串奇怪的符号,苏伯越见这符号和手中银牌上的一样。
“您呢?两位少爷小姐。”
“姓苏,名绍第。”
“姓苏,名文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