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徒每次作案的目的很明显,即为抢到枪支然后疯狂地继续作案。
很明显李某冬不是真凶,上面要求立即放人,尽快将真凶缉拿归案,此案中歹徒连续袭警,一度惊动了公安部,要求地方公安部门限期破案。
专案组立即组织了3000多民警,并兵分两班,进行地毯式的清查大行动。
一路人马即刻,对全市3万多电工和4万名焊工进行重新排查。
第二路重点深入各看守所,对4000多名第一次严打(83年)以来的罪犯及释放人员的名单,重新过筛。
就在两路人们进行紧张的排查之时,罪恶的歹徒仍在制造新的血案。
1991年10月16日,吉林市城建中专值班的保安被两名持枪男子打死,室内的保险柜被人反复砸撬无果后逃逸。
歹徒居然在警方全员排查时,顶风作案,丝毫没有收敛之意,专案组对于歹徒的罪恶行径感到极度愤怒。
从7月24日枪杀常某义到10月16日,短短的两个月,这两名歹徒疯狂作案,杀死包括警察在内共八人。
如果不尽快破案,穷凶极恶的歹徒,势必会连续制造新的血案。
【查积案,发现线索】
对于三万电工和四万焊工的排查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但不见任何线索反映上来。
但是,排查旧案组的那组民警却有了一些发现。
排查组长是一名很有经验的老刑警,他认为这两名罪犯一定是惯犯,于是,他们对全市前期还没侦破的积案,进行细致梳理,很快就发现了多起有关联的案件。
1988年7月的某日,一位早起晨练的老年人,走到龙潭山半山腰时,发现一名身穿运动服的男子被人用射钉枪,从后脑勺打死。
事后得知,此人是早晨上山背书备考,被歹徒突然袭击致死。
1990年2月22日,吉林市的一男子在夜行时,同样被人用射钉枪,突然从背后袭击。
由于当时被害人反应快,头偏了一下,钉子射中头部,但没有射入大脑,后经抢救,保住了性命。
当时两名被害人都是一个普通市民,没有与他人有仇的关联,经调查无果后,作为积压案件搁置。
这次在梳理时,老刑警认为,很可能是罪犯作案前测试枪的杀伤力,或者随机找路人练胆所致。
接着侦查员继续梳理其他案件,又发现了一件沉积的血案。
1990年11月15日夜晚8时,一名身穿便服的铁路警察下班回家,被人用射钉枪枪杀致死,钱包被人抢走,随时佩戴的一个空枪套仍在身上。
当时定性为谋财害命,依据是这名警察和平常人一样,穿的是便服。
在案件梳理时,侦查员认为,很可能这名民警被歹徒长期盯梢,并试图抢走其佩枪,当时只是因为他当天只戴着空枪套,歹徒误以为他携带有枪支。
因为案件的定性失误,才导致此案久未侦破。
经过认真的梳理,发现歹徒前后共作案二十几起,按照歹徒作案的区域,歹徒很可能是吉林市本地人或者至少在吉林市生活,有落脚点。
如果将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过筛,并将经常两人一起活动的对象作为目标,进行清查,再经过案发现场的脚印和指纹的对比,估计罪犯早已被绳之以法。
经过一个月的清查,7万相关人员被排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可民警们付出了大量的辛苦,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这还不算,接着,专案组又下令对全市21万适龄男人再进行重新排查,规模空前。
正当大排查进行之时,排查积案的这个组有了惊人的发现。
排查有前科人员指纹信息的刑警,经过三轮过筛,没有发现与案发现场匹配的指纹,于是,他们将排查范围扩大到1981年以来有前科人员的指纹,进行比对,终于发现重大线索。
1991年12月18日上午10点30分,谢海林,这位来自昌邑区公安局返聘的退休刑侦技术干部,完全依靠放大镜看指纹,这名老技术在对两万指纹复核时,他突然内心一阵惊喜。
他发现有前科的释放人员张小林,在当年被抓入狱时留下的指纹和9.25罪犯留下的指纹,有七个相似点。
重大立功表现的民警谢海林,后被奖励3万元奖金。
【嫌疑人出现】
张小林时年26岁,居住在兴华街15委17组,是省冶金建设公司的一名工人。
1983年严打时,当时18岁的张小林因盗切螺厂里螺丝等下脚料,被判处三年,释放后,他成为吉林冶金建设公司,机电分公司的一名工人。
指挥部立即组织干警对张小林进行抓捕。
经过暗中调查,张小林居住在中兴街的一栋筒子楼,居民人口密集,左右中均有通道可逃,稍有不慎,罪犯可能会逃之夭夭,而且罪犯持有制式枪支,抓捕难度可想而知。
1991年12月18日晚8时许,抓捕组以社区人员身份,挨家挨户检查暖气管的安全,来到了张小林的门口。
“咚咚咚”
“哪个?”
“我们是社区检查暖气管的,请开门。”
屋内一片寂静,也没有人开门。
因为张小林已作案多起,很可能他已经察觉到了险情,所以,拒不开门,8名捕获组当即决定强行撬门。
这个决定是有很大风险的,在撬门的过程中,张小林很可能会持枪拒捕,因为他自知被抓后,肯定活不成了。
当门被撬开的一刹那,几名刑警同时扑向屋内的张小林,可令人不解的是,张小林没有拒捕反抗,只是一个劲地高喊自己冤枉。
警察只得将其拖出屋外,当从楼道往下拖时,他拼命反抗并大声叫喊,刑警只得用毛巾堵住他的嘴巴。
当他被塞入警车后,张小林虽然被堵住嘴巴 ,可依然”呜呜”地大声叫喊,现场的刑警感觉,他似乎是向附近的某个人发出信号。
因为歹徒每次作案都是两人,刑警马上意识到这一点,立即向社区主任了解,张小林到底平时和谁经常来往?
社区主任说,他经常和一个名叫邹广强的电焊工在一起,是吉林市化工厂的职工,二人天天混在一起,就在一栋楼里居住。
邹广强的身高1.7米,是个中等个,符合罪犯的体型特征。
刑警判断,张小林拼命大喊大叫,其目的是让邹广强听见,以便于对他进行施救或者提醒他把枪支进行藏匿,几名刑警当即行动,一脚踢开了门,将邹广强当场按住。
由于邹广强没有做任何抵抗,直接就被生擒活捉。
警方现场对二人的家进行搜查,在邹广强家搜出了一把54式手枪和一把64式手枪,以及大量现金,而李晓冬家里没有搜到任何可疑物品。
经过对手枪的号码进行比对,这两把枪正是检察院干部常国义和派出所祝副所长的配枪,这两名歹徒正是历次作案的凶犯。
虽然二人拒不交代,但物证是铁的事实,很快,邹广强就撂了,但张小林知道自己说不说都是死罪难逃,索性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说自己根本没有杀过人。
刑警说:“现场发现了你的指纹,你还想抵赖?”
张小林狡辩道:“什么指纹,我不懂,只要一进这里,你们想咋说就咋说,屎尿都往头上扣,反正我没有杀人。”
据邹广强交待,二人疯狂作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报复社会,张小林早在83年18岁那年,就因把工厂一些下脚料带回家,被人发现,正好赶上严打期,因为工厂要完成抓人的指标,就把张小林上报了上去。
如果放在平时,这点事可能经教育一下,就没事了,可当时正好赶到严打的枪口,张小林一下子被判劳教三年。
张小林认为自己就偷了点螺丝,就被判处三年,服刑期间,年仅18岁的张小林恼怒万分,发誓出去后要报复社会。
而邹广强不知道为什么被判为流氓罪和爆炸罪入狱,二人也是在劳教所中勾结在一起,并很快成为朋友。
在1986年和1987年,两人前后释放,并很快聚在一起,打算报复社会。
后经审查核实,二人从1987年到1991年12月期间,两人连续做案共28件,杀死19人、重伤4人。
【作案过程】
开始,二人是用匕首作案练胆,但张小林认为,如果体型高大的目标,用匕首很难控制,于是,张小林提议让身为电焊工的邹广强,搞支射钉枪来。
1988年7月开始实验枪的威力,于是龙潭山上一个晨起看书的男青年,糊里糊涂成为了二人的牺牲品,随后他们将枪丢弃。
1990年2月22日,他们又买了一支新射钉枪,将走夜路的一个男人打成重伤,也是对射钉枪威力的反复测试。
通过这两次作案,张小林认为射钉枪不错,缺点就是要近距离才能有杀伤力,于是,他们决定用射钉枪去抢制式手枪。
1991年1月19日,他们二人潜入矿建机电分公司电工班,盗取了1支射钉枪。
当时,因为这个厂没有做好射钉枪的登记造册,所以排查了数万工人,也不知道射钉枪到底来自哪里。
后来张小林用这支枪,射杀了铁路民警,但只有一个空枪套,没有搞到枪,随后,检察科干部常某义又被他们射杀,终于抢了1把54式手枪。
继而,他们用这把手枪袭击派出所,又抢走祝副所长的64式手枪,并连续作案。
张小林和邹广强犯下数十起杀人恶性案件,1992年2月,两人在吉林剧场被公开审判,判处死刑。
验明正身后,两人被押赴刑场,两颗正义的子弹结束了其恶极的一生。
(此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