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三国野史! > 第32章 败意蔓延亲情血染 绝地吞噬枭雄得土

第32章 败意蔓延亲情血染 绝地吞噬枭雄得土

却说袁尚在黎阳与曹军初遇,虽曾在仓亭阵斩史涣,激发一丝悍勇,但这份力量,与历经官渡淬炼、身怀精纯杀伐之气的张辽相比,便显得单薄而浮夸。袁尚仓促聚集的部队,如同拼凑的铠甲,形神涣散。当张辽如同带着黑色风暴般纵马而出,他周身凝聚的压迫感,伴随着金属摩擦般的肃杀气息,瞬间笼罩了袁尚。不三合,袁尚只觉兵器沉重、招式窒碍,内心最后一点侥幸被击得粉碎,大败而走,其军中士气如同破碎的琉璃,再难聚拢。他急急奔回冀州,带来的只有败亡的阴影和挥之不去的恐惧气息。

袁绍听到这个消息,旧病未愈的身躯再遭重击。胸腔猛烈起伏,如同破裂的鼓风机,数口淤血带着腥臭之气喷涌而出。他的神智在混乱中沉浮,曾经那股睥睨四海的气势彻底消失,只剩下徒劳颤抖的手指。病榻前,聚集着各自怀着鬼胎的审配、逢纪等人。刘夫人面色冰冷,迫不及促地探问,意图利用袁绍最后的清醒决定。在旁人难以察觉的、围绕病榻弥漫的死亡气息和权力斗争催生的紧张气氛中,袁绍艰难地点了点头,认可了袁尚继承大业。审配趁机写下遗嘱。就在笔尖落定的瞬间,袁绍眼中光芒骤然熄灭,伴随一声不甘的长嚎,再度喷涌出的鲜血洒满床榻,气绝身亡。

一位累世公卿,少年时何等意气风发,曾汇聚天下俊杰如过江之鲫,麾下百万雄兵声震河朔。最终却像一只外强中干的羊,披着虎皮却心无决断;拥有高贵的血统,却胆小如鸡,败亡时唯余哀鸣。最令人悲痛的,是其死亡并非带来安宁,而是引发了手足相残的滔天祸事,家族残破的景象更是这乱世黑暗最深的写照。

袁绍甫亡,审配、逢纪等人一面张罗丧事,一面巩固袁尚的地位。然而,他们身后,刘夫人所行之事,堪称森罗炼狱。她内心那股根深蒂固的妒火,被权势变动带来的不安全感催化,演化出极度的扭曲。她不仅仅要杀死袁绍生前宠爱的五个姬妾,更亲自监督,对这些可怜女子的尸身进行难以想象的亵渎——髡其发,刺其面,捣其尸。她不仅要让她们形神俱灭于此世,更像是要用这种方式,将那股因妒恨而生的怨毒之气刻进死者的灵魂深处,使其永远无法解脱,追随故主,甚至可能被禁锢于地下,成为袁氏领地“怨煞”的一部分。这份源于个人仇恨的黑暗冲动,比战场的杀伐之气更具侵蚀性。袁尚为了杜绝后患,默许了这场血腥,并进一步杀戮姬妾家属,让权力更迭染上更多无辜者的鲜血,空气中弥漫着无法散去的死亡与怨毒之气。

审配和逢纪拥立袁尚,将自家派系的权力和意志牢牢绑在年轻、易于控制的新主身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各地发丧,同时对外展现出一副“继承正统,共抗外敌”的姿态。

此时袁谭已自青州引兵西来。得知父亡,他的心思瞬间转向了权力继承。与郭图、辛评密议,三人眼中闪烁着利益算计的光芒。郭图深知,审配和逢纪绝不会放弃到手的权柄,会利用袁尚的正统地位排挤他人。辛评更为谨慎,担忧立刻前往会身遭不测。他们的讨论,并非兄弟同心,而是如何在这场家族变故中,最大程度地维护和扩张自身的权势,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感像潮水般涌动。

郭图入冀州探察,他与袁尚之间客套冰冷的话语,每一句都暗藏试探。袁尚将自己继承大位归于遗命,封兄长为车骑将军,既是一种笼络,也是将袁谭推向抵御曹操的前线,意图借曹操之手削弱兄长实力。郭图索要审配或逢纪辅佐,则是在切割袁尚的核心谋士群,试图在力量层面瓦解其权力基础。这种心机重重的对话,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将家族成员变成了沙盘上的棋子,任由私心操弄。拈阄决定谁出邺城辅佐,看似公平,实则是袁尚不愿割舍审、逢二人力量的推诿,将选择权扔给了“命运”,但背后的控制意志昭然若揭。

逢纪与郭图来到袁谭营中,看到袁谭并无病重,逢纪心知有诈。他呈上印绶,是袁尚派系象征权力的信物。袁谭勃然大怒,欲斩逢纪,暴露了他表面故作姿态下的焦躁与猜忌。郭图急忙劝阻,并非为了保全逢纪,而是为了更大局面的谋划——他看得很清楚,曹操近在咫尺,兄弟立刻火并只会两败俱伤。利用逢纪,安抚袁尚,待借曹操之力消耗彼此之后再图夺冀州,这是基于血腥利益算计的冷酷盘算,体现了郭图缺乏道义、只有权谋的本质。

袁谭采纳郭图之计,立刻拔营前往黎阳,再度与曹军对阵。他派出手下汪昭,这位将军武道不算顶尖,更是带着强烈的争胜之心,试图在袁谭面前立功。然而曹军阵中,徐晃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其武艺炉火纯青,融合多种兵家路数,如同无隙可击的磐石。短短数合,徐晃那凌厉的刀锋便带着一股不可抵挡之势,将汪昭连人带马斩为两截,其溃散的生气与鲜血洒满沙场。袁谭军队应声溃败,许多士卒目睹这等惨烈,心中萌生畏惧之情,斗志瓦解。

袁谭狼狈退回黎阳,急忙向袁尚求救。袁尚与审配商议,审配目光毒辣,一眼看穿了局势——郭图假意合作,不过是借机利用,一旦曹操被击退,袁谭必卷土重来争夺冀州这个核心。与其让外人渔利,不如借助曹操的力量削弱袁谭,甚至除掉他。这是一种以维护自身小团体利益为核心,而将更大的手足情谊与家族前途抛之脑后的黑暗心智。袁尚从之,只拨了区区五千兵力——与其说是支援,不如说是消耗袁谭的炮灰。这支带有明显敷衍和恶意的援军在半路被曹操轻易截杀,其覆灭的过程,更是袁氏内部自毁的缩影。

袁谭得知后,暴怒不已,这五千人的牺牲,证明袁尚从未真正想与他和解。他痛骂逢纪,这个夹在两兄弟权力斗争中的可怜虫,被视为传递恶意的象征。最终,他决定以决绝的方式割裂关系——斩杀逢纪,并生出投降曹操的念头。这不再是策略,而是被背叛与绝望激发的孤注一掷,彻底放弃了家族整合的可能,转而将希望寄托在与最强大敌人的结合上。这个消息被细作密报袁尚,审配更是感到危险,生怕袁谭降曹后反而威胁自己,便派将守卫冀州,由袁尚亲自引兵去黎阳——与其坐等被攻击,不如主动出击,至少能将战场推到外围。

当吕旷、吕翔兄弟带着三万前锋兵抵达黎阳,袁谭闻听袁尚亲自前来,心中升起一线希望,以为弟弟回心转意,便暂时放弃了降曹的打算。他驻兵城内,袁尚驻兵城外,虽是掎角之势,实则各自提防,兵马分散,意志难以统一。随后袁熙、高干也各自带来了援兵,他们屯驻三处,每日与曹操零星交战。每一次小规模接触,都像钝刀子割肉,消耗着袁氏各部的气力与士气。

时间流逝至建安八年二月。长期的僵持与内部损耗,使得袁氏各部的气与煞气不断流失,而曹操的军队则休养生息,气势越发凝练。当曹操开始全面进攻时,分散屯兵的袁谭、袁熙、袁尚、高干各部兵败如山倒,再无像样的抵抗。他们抛弃黎阳,如同抛弃了一块耗尽精力的棋子,各自向北奔逃。

曹操裹挟着胜利的强大气场,直追至冀州。袁谭与袁尚二人心知城池坚固,依仗冀州深厚的地脉之气与审配固守的意志,退入邺城试图坚守。袁熙、高干则在外围下寨,做着徒劳的声援。曹操连日攻城不下,审配在城内采取铁血手段,严刑峻法,以自身坚韧不拔的意志,勉强将城内士兵涣散的意志凝聚起来,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面对坚城,郭嘉再次展现其高屋建瓴的眼光。他看透了袁氏兄弟的根本问题在于内部意的冲突——这份冲突是被废长立幼的决定点燃,由权势分割加剧,只有外部压力才能暂时压制,压力解除后便会爆发。“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他建议暂时撤围,转而南攻刘表。这策略如同一剂催化剂,在去除外部压力的瞬间,将袁氏兄弟压抑已久的相互倾轧之心彻底释放。这将导致袁氏势力再度分裂,自耗元气,为曹操最终解决他们提供绝佳的机会。这个计策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一次深刻洞察并利用敌人精神弱点的“心法”应用。

曹操从其计,佯装南攻荆州。消息传到邺城,袁谭与袁尚皆长舒一口气,暂时搁置了内心的矛盾,互相庆贺,仿佛危机已经解除。袁熙、高干更是迫不及待地各自引兵回返本州,将那勉强聚合的力量再度分散,其自利之心昭然若揭。而袁谭,在庆幸曹操退兵之余,内心夺取冀州统治权的欲望再度熊熊燃起。郭图趁机进谗言,再度将矛头指向袁尚,煽动袁谭再次动手。其核心想法是以最黑暗的方式——设伏杀死袁尚,独揽权力——来解决问题。这时的他们,完全被权力欲望所吞噬,再无半分亲情或大局意识。王修试图劝阻,以朴素的伦理情谊提醒袁谭,但那股夺权灭亲的意念已在他心中扎根,难以撼动。王修的真诚忠告如同在风中摇曳的微弱烛火,被无情的权势洪流瞬间扑灭。

袁谭邀请袁尚饮宴的消息传到邺城,审配老谋深算,其心机之深不下于郭图。他太了解袁谭及其身边谋士的为人。这邀请的背后,是森森的刀光和血腥的陷阱。他立刻建议袁尚武装前往,并伺机反击。兄弟之间,已至图穷匕见的境地。战场之上,刀剑相向,怒骂声比兵戈声更凄厉——“汝药死父亲,篡夺爵位,今又来杀兄耶!” 这指控如诅咒般撕裂了最后的亲情伪装,也点燃了袁尚内心的狂暴,两人亲自搏命,最终袁谭再次兵败,逃往平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寒门科举小懒娃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三国野史!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从抗战到远征,谁敢反对三国伏生志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