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三国野史! > 第36章 夺隘:智用单福破八门,血洗樊城祭怨煞

第36章 夺隘:智用单福破八门,血洗樊城祭怨煞

曹仁与李典败回许都,曹操大惊。他的霸者之意虽然强横,但接连在北征期间和对荆州的前哨战中遇到挫折,这份霸意也开始凝聚一股焦躁与不满。当他得知挫败自己的是一个名为单福的无名之辈时,这份意外远胜过失败本身。程昱,这位同样掌握高深心法的谋士,敏锐地通过曹仁描述的“单福”破阵之法和精准预测的能力,立刻识破了他的身份——那不是无名之辈,而是大名鼎鼎的徐庶,字元直!程昱评价其才智“十倍于昱”,这份评价本身,便显示出他对徐庶心法造诣的极高认可。

“徐庶辅佐刘备,羽翼成矣?奈何?” 曹操敏锐地感知到了潜在的威胁。一个能将刘备的显圣级武将整合起来,用心法破敌布阵,扭转战局的奇才,正是刘备最缺的那一块拼图。拥有这样的智者,刘备的仁德之气与强大的武力相结合,将形成一股沛然难御的“势”,足以与曹操的霸者之势相抗衡。

程昱接下来提出的计策,便是这黑暗乱世中最典型的写照——利用人性的弱点,用阴谋去抵消敌手的优势。徐庶至孝,老母在堂。这是他的意中最柔软也最不可撼动的一环。曹操可以不在乎道德伦常,利用这种纯粹的情感作为诱饵。将徐母骗至许昌,便相当于抓住了一直牵制徐庶意念的锚。

派人星夜将徐母赚至许昌,曹操对徐母礼遇有加,这仅仅是表面的伪装,隐藏着他冷酷的算计意。他试图以权势利诱徐母写信召子。然而,徐母,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平凡老妪,却有着一种让曹操意想不到的、坚韧而正直的意!她的正直之气,丝毫不受曹操强大的煞气和威压影响。她看穿了曹操的虚伪并且问道“汝何虚诳之甚也”,她深知刘备的仁德之名流传世间,“真当世之英雄”),那并非虚假包装的气,而是深入人心的正气!她斥责曹操是汉贼,宁死不屈,甚至抓起砚台欲打曹操!这看似脆弱的举动,却是她的意迸发出的巨大力量,是对邪恶最纯粹的反抗。在这样一个将正直和良善视为软弱甚至可耻的时代,徐母展现出了属于人性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光辉。

曹操的怒火再次被点燃,他要斩杀徐母!但在程昱看来,直接杀死,只会让徐庶那原本因孝道而系在母亲身上的意,彻底转化为对曹操刻骨的恨和复仇的意!那样一个凝聚了复仇意的徐庶,只会更加死心塌地辅佐刘备,其爆发出的力量将更加可怕!而留着徐母,用亲情煎熬徐庶,让他“身心两处”——肉体在刘备处,但心和意却永远系在被囚禁的母亲身上,如此,即使留在刘备身边,也无法尽心竭力。这才是最恶毒的心法应用——不用武力消灭敌手,而是从内部瓦解其精神,利用其宿命或牵挂使其自我消耗。程昱声称自己有办法骗来徐庶,他倚仗的正是对徐母性格的了解,以及他那炉火纯青的伪造笔迹!

程昱日夜对徐母献殷勤,伪造“兄弟”之情,赠送书信物件,逐步骗取徐母的笔迹和笔力中蕴含的“意”的特征。最终,他以精妙的心法,仿照徐母笔迹写下一封催命的书信。这信不仅仅是文字,其中恐怕还融入了程昱模仿徐母情绪的意念波动,旨在最大程度地刺激徐庶的内心。信中字字血泪,将徐庶的弟弟去世、老母被囚、性命危在旦夕等情况渲染到极致,每一个字都像带着尖刺,直接刺向徐庶作为人子的痛处,以孝道相逼,“如书到日,可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这是宿命、情感、欺诈与心法结合的致命一击!

当信差将这封承载着阴谋的信送到新野“单福”手中,徐庶展开书信的一刻,仿佛触碰到了世间最黑暗的漩涡。那字迹、那熟悉的笔力、那字里行间散发出的,程昱刻意伪造出的属于母亲的气与绝望之意,瞬间击溃了徐庶的所有防线。他那原本深藏内敛、能够运筹帷幄的心法,在那一刻因为至深的悲痛和人伦情感而瞬间失序。他痛哭失声,所有的伪装崩塌。他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讲述自己在放弃后寻找一个与他的意图一致的刘表,直到遇到水镜指引,看到了玄德身上那份在这个污浊世界中罕见的、珍贵的仁德之气与不屈之意。他承认了自己“作狂歌于市”是以自己的心法测试并吸引玄德。

但此刻,所有的一切,所有辅佐玄德匡扶汉室的抱负,都不得不让位于那份沉重的孝道。母亲被曹操掌控,他感应到了母亲的痛苦与危险——这种感应,可能也是其心法的副产物,如同将自己的意延伸出去,与至亲连接,却也更容易感知到对方的痛苦。

“奈慈亲被执,不得尽力。今当告归,容图后会。”这句话中,透露着徐庶对玄德的真情实意,以及更深一层的痛苦——即使他愿意留下,那份身心两处的状态,他紊乱的“意”,也将使他无法完全发挥力量。这便是程昱算计的毒辣之处,它不会摧毁徐庶,但会束缚他。

玄德的大哭,他的挽留,是其“仁德之气”最真实的流露。在所有人包括孙乾看来,徐庶这位能够扭转战局的奇才一旦被曹操所得,将是灭顶之灾。孙乾的建议“杀其母,吾用其子,吾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这是一个纯粹以生存和胜利为导向的、冰冷而黑暗的计策。这正是乱世人性扭曲的典型体现——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利用甚至制造他人的悲剧,将人伦情感彻底异化为达成目标的工具。在孙乾的“意”中,胜利和生存是压倒一切的法则。

然而,刘备拒绝了。他的回答“不仁也……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如同在这个充满煞气与怨念的黑暗世界中,升起了一道不被污染的光柱。这是他意的核心,是他能够凝聚正气、汇聚人心、被天命选中的原因之一。即使这选择意味着失去扭转局势的顶级人才,意味着前路更加坎坷,他也不愿违背自己内心的准则。在那些被权力、欲望和生存压力扭曲了意的人看来,这种坚持近乎愚蠢;但在被压迫的百姓和寻求正气的士人心中,这份仁德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力量,能带来希望,能驱散一部分笼罩大地的怨煞。众人的感叹,是因为在这极致的黑暗中,见到了一份极致的光明与坚持。

这场悲伤的告别,不仅仅是友谊的诀别,更是光明之“意”在黑暗重压下的艰难挣扎。玄德与徐庶,一位胸怀大志的君主和一位才华横溢的奇士,被迫在这无情乱世和阴险算计下,斩断连接。他们的眼泪,混杂着对亲情的无奈、对理想的搁置,以及对这个将人性最美好的部分践踏扭曲的黑暗世界的悲哀。玄德甚至说出“吾欲尽伐此处树木,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这份夸张的情感,与其说是感性,不如说是他的意在受到巨大冲击后,产生的一种对阻碍光明和希望事物的极致厌恶与想要排除的心情——树林阻隔了他追随徐庶身影的目光,就像天命、阴谋、无奈将他的希望阻隔。

就在这极端悲痛与迷茫之中,奇迹再次降临。徐庶突然勒马回转,其脸上已没有之前的悲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觉悟后的决然——或者说,他作为心法修行者的“意”,在压抑至极致后爆发出的某种超越常情的行动力。他可能意识到,与其让自己被身心两处的状态消耗,不如在离去前,为这位明主留下真正的希望火种——那个能够彻底扭转气数、不被寻常阴谋算计束缚的、真正掌握“经天纬地之才”的存在。

他回身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如同带着无形的力量,直接打散了玄德笼罩在痛苦中的意。他不再隐晦,直接指出那奇士的身份、居所。将伏龙、凤雏这两个水镜先生留下的充满玄机与天命预示的名字,与诸葛孔明和庞士元对上了号。评价孔明“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盖天下一人也!” 这不是谦虚,而是一个对自身“意”与心法有着清晰认知的顶级谋士,对另一个更高层次、能够影响更大维度力量的存在的,发自内心的判断。他知道自己被利用被束缚的弱点,但他推荐的那位,或许其意更加纯粹,与天地法则更契合。

玄德如梦初醒!“卧龙、凤雏”,这两个在脑中盘旋已久、承载着改变气数和安天下希望的符号,在此刻被具体化为人名。这份顿悟带来的狂喜瞬间冲淡了离别的悲痛。徐庶走马荐诸葛,不仅仅是一次人情的往来,更是天命、心法、人际网络与徐庶个人“意”在最后关头推动下的关键一步!这就像是冥冥中的“气数”在此刻完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而徐庶别过玄德后,又直接赶往卧龙冈,相见孔明。他的劝说:“临行时,将公荐与玄德。” 在徐庶看来,自己被程昱心法所困,无法全力辅佐玄德,那么就将这个能够完全胜任的、甚至是自己无法企及的奇才引荐给玄德。然而孔明的那句“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则表明,他的出世自有其“意”和法则。他不会任由他人摆布或推荐,更不会让自己成为任何势力的“祭品”,他需要明主以足够的真诚、意念和尊敬亲自求访。徐庶的“荐”虽然出于好意,但在孔明眼中,或许触碰了他对自身“道”与“位”的坚持,是对他伏龙身份的一种轻慢。这份拂袖而去,展现了诸葛孔明非比寻常的“意”——超然、独立、不被凡俗规则所限。他等待的,是能够感知他“意”的存在,并以足够虔诚的“意”来请求他出山的明主。

徐庶奔赴许昌,赴那看似孝道驱使、实则充满阴谋与痛苦的囚牢;而刘备,带着水镜和徐庶留下的希望之光,以及身后两位显圣虎将和那匹奇特的的卢马,开始向南阳隆中进发,去拜访那位足以改变整个世界气数,引领新的意与气格局的伏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从抗战到远征,谁敢反对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三国伏生志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寒门科举小懒娃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三国野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