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回过神来,目光扫过空荡荡的大殿。他忽然意识到,如今朝中可用的宗室子弟竟寥寥无几。曹爽、曹羲等人虽居高位,却多是庸碌之辈,整日只知享乐,哪有半点先祖曹操的雄才大略?
"若真如夏侯霸所言......"曹叡想起前日密奏中夏侯霸的担忧,不由得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长此以往,大魏的根基恐怕......"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躬身入内,双手高举过顶,奉上一份奏书。
"陛下,河西急报,曹璟将军的奏疏到了。"
曹叡眉梢微动,伸手接过那卷竹简。指尖触到竹简的瞬间,他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分量。展开一看,竟是一份关于河西屯田的详细方略,密密麻麻的字迹铺满了整卷竹简。
"有意思......"曹叡轻声自语,目光渐渐专注起来。奏疏中,曹璟不仅详细分析了边关将士的戍守困境,更提出了具体的屯田之策。如何分配军户,如何开垦荒地,如何保证军粮供给,甚至细到了每户应得的种子数量,条理之清晰,思虑之周全,令曹叡眼前一亮。
他不知不觉坐直了身子,手指随着阅读的节奏轻轻点着奏疏上的文字。读到精妙处,眼中赞赏之色愈浓。这份奏疏不仅展现了曹璟对边关军务的熟悉,更显示出其卓越的治政才能。
"允文允武......"曹叡低声自语,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笑意。他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一个可能打破当前困局的机会。
"来人。"曹叡沉声道,声音在空荡的大殿中回荡。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三份奏折。
中常侍辟邪立刻趋步上前,宽大的衣袖随着动作轻轻摆动。他恭敬地垂首,额头几乎要碰到地面:"陛下有何吩咐?"
曹叡的目光终于从奏折上移开,落在辟邪身上:"传朕旨意,召曹璟回京,授北军中郎将,重整北军五校。"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辟邪闻言,身子明显一僵。他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陛下,这..."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连忙重新低下头:"诺。臣这就去拟旨。"
曹叡将辟邪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暗笑。他知道这个任命会让很多人意外——曹璟虽是宗室,但一直不受重用,如今突然被委以重任,难免引人猜疑。
"曹璟..."他低声自语,"希望你长大了。”想到这个堂侄,曹叡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他记得曹璟幼时便以沉稳着称,只是因父亲早逝,一直四处迁徙。
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曹叡知道是辟邪回来了。果然,不一会儿辟邪便捧着拟好的圣旨进来复命:"陛下,圣旨已拟好,是否立即派人快马送出?"
曹叡点点头:"即刻送去,不得延误。"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再传朕口谕,让曹璟接到旨意后立即启程,不必等交接完毕。"
辟邪眼中再次闪过诧异,但很快掩饰过去:"诺。"
看着辟邪离去的背影,曹叡重新坐回龙椅。他望向殿外渐暗的天色,心中暗想:朝中那些老狐狸们,怕是要坐不住了。不过这样也好,正好借机看看,到底谁忠心,谁心怀鬼胎。
"曹璟..."他再次轻唤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