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 > 第26章 赵普的强势进击

第26章 赵普的强势进击

在“王相之争”刚开始的上半场里,仅作为一个皇帝亲信的赵普,势力终归还是赶不上赵光义这个准皇位继承人的身份加持。赵匡胤费尽苦心,寻求的是平衡之道,为了让赵普尽快拥有能够向赵光义叫板的实力,赵匡胤不遗余力地扶持着、偏袒着赵普。

赵普有个明显的性格特征,那就是“狠”,仗着身后有赵匡胤这棵大树的撑腰,赵普做事情不择手段、抓住机会就咬着牙把人往死里整。赵光义左抵右挡,只能被迫防守,受其殃及,落马的大小官员不计其数,其中最典型的就有冯瓒行贿刘嶅一案。

赵光义有一个门客叫冯瓒,聪明能干、善于处置各种急事难事,经赵光义举荐,逐步升迁到了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作为掌管军事的官员,冯瓒经常在任用武将时按照赵光义指示发言,成为其的喉舌,这就渐渐引起了赵普的关注。

赵普认为,必须尽快把这种能人调离赵光义身边,而机会很快就来了,乾德三年(965年),灭蜀战争结束后,王全斌等将领的烧杀抢掠引发了西川之乱,朝廷急需派人前去平定。

赵普抓住时机,在赴蜀官员名单上塞进去了冯瓒的名字,任命为权知梓州(今四川绵阳三台县),心机颇深的赵普还在冯瓒身边安插了一个亲信,一个姓李的虞候,此人名义上是冯瓒下属,实际上是赵普的卧底。

在梓州府衙,李虞候的监视堪称行为艺术的典范:他每日寅时记录冯瓒更衣时辰,辰时抄录宾客名册,甚至将知府如厕次数编成密报。感觉抓足了能告倒冯瓒的真凭实据,这名卧底就悄悄潜回到了开封,敲响了皇宫外面的登闻鼓,告冯瓒贪赃受贿,并上交了全部的证据。

赵匡胤立即召冯瓒回京,交由御史台细查。结果经过御史台翻查冯瓒各项账务、搜查随身财物和梓州的居所,均毫无所获,而那名李虞候又拿不出更多的确凿证据,案件就此陷入了僵局。

当大家以为就此结案、天下太平的时候,御史台向赵普报告新发现的情况:冯瓒来京的时候,曾把携带的一部分行李和几名家仆留在了百里外的潼关。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行李不随身携带还让人私下看管,难道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赵普的直觉告诉他——绝对有问题。于是他派了一队皇城司亲卫秘密潜入潼关,查缴冯瓒行李。这一查果然有重大收获,皇城司发现了金银珠宝数箱,远远超过冯瓒的正常收入水平,其中一箱里面还有金腰带等财物,上面还打着封条,写着“敬献刘嶅”几个字。

这下贪污受贿的铁证如山,冯瓒只能供认不讳,而且还牵扯出一个大人物,开封府判官刘嶅,刘嶅此人可不简单,他不仅仅是赵光义的属官,还是首席幕僚。

赃物里还有一个重要违禁品——“金腰带”,这东西在古代只有御赐或皇亲国戚才能戴,代表着皇帝的无上权威,而冯瓒、刘嶅、赵光义三人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金腰带一物的进献去向直指赵光义。但冯瓒、刘嶅死保赵光义,俩人都咬死不认,这下子冯瓒一案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私藏金腰带已经属于犯上作乱了。

就这样经皇城司查实,冯瓒贪污受贿,企图行贿刘嶅未遂,且涉嫌私藏皇家用品,铁证如山。

一个小人物,一条金腰带,引发了大人物之间的博弈,赵普门生手持《唐律疏议》引经据典,将金腰带比作传国玉玺,提出了处理意见:“冯瓒、刘嶅涉嫌谋反,应该被判处死刑。”赵光义阵营的言官则搬出《春秋决狱》,强调"心证优于物证",力求轻判。双方在律法解释权的争夺,本质是话语权的厮杀。

问题最终摆在了赵匡胤面前,赵匡胤经过反复斟酌,决定折中处置:将冯瓒削除官籍,流放登州沙门岛,大赦也不能归还,同时免去刘嶅官职。赵匡胤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既敲打了赵光义,削弱了他的势力,又防止了案情的继续扩大,对赵光义进行了保护,同时也能对查案有功的赵普进行安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穿越1644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大树将军冯异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唐末从军行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