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普的种种劣迹,赵匡胤心知肚明,但赵普是打压“王党”的重要工具,是维护朝局平衡的砝码,赵匡胤此时选择了忍耐。
很快,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赵匡胤发现不能再忍下去了,因为他发现赵普的扩张已经逐渐超出了底线,开始威胁到了皇权。
开宝五年(972年)九月,赵普与枢密使李崇矩结为儿女亲家,李崇矩女儿嫁给了赵普儿子赵承宗。
当喜事报告到赵匡胤这儿时,赵匡胤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两人一文一武,一个是总揽行政权,一个是手握调兵权,这两人的结亲相当于是让军队结合上了行政权的造血能力,也就意味着军队不再依赖于皇帝的粮草、粮饷给养调拨,代表着皇权的失控!
这就必须得动手了,忍无可忍的赵匡胤快速行动,动用霹雳手段剪除赵普势力。第一步是即刻清除赵普亲家李崇矩的军权,几天后,李崇矩自己的幕僚郑伸举报自己的主人受贿、在军队安插私人等违法事项,虽然后来查无实据,但是朝廷依然免去了李崇矩的职务,连续降职至左卫大将军。
第二步,清除赵普直系团队。开宝六年(973年)四月,赵匡胤下诏重新挑选“堂后官”,建立堂后官三年为期的轮转制度。这堂后官是宰相的私人班底,负责整个相府的事务处理、上传下达、左右协调,相当于赵普的参谋部、组织部、秘书处。赵匡胤就这样以换人的方式,完成了对赵普私人班底的大清扫。
第三步,架空赵普的相权。虽然赵普只是执掌中书省,但由于威望很高、领导信任,在朝堂议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其他宰执能够挑战他的权威,事到如今,是时候对他的权力进行分割了。
开宝六年(973年)六月,赵匡胤下诏,命令中书省的副宰相薛居正、吕余庆两人进入政事堂办公,参知政事与宰相轮班“知印”和“押班”。知印就是执掌行政,代表着宰相的实际权力,押班就是带领常朝官向皇帝行礼,在礼仪上标志着宰相身为百官之首的地位。
最后,就差一个彻底清除赵普的契机了。赵匡胤在耐心等待一个合适的理由,开宝六年(973年)八月,这回瞅准时机的雷德骧突然发难,拿出了暗中搜集记录的小本子,上告赵普贪污受贿事项十余件,款项总额达白银二十多万两,举报证据确凿,细节一一可查。
赵匡胤顺水推舟,当场罢免赵普相位,并驱逐出京。罢相的诏书上,赵普被免职的理由叫作“均劳逸”,意思是为国为民操劳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享享清福了。
一直和赵光义干架干得热血上头的赵普也已经缓过神来,他明白自己越界了,已经闯到了皇帝的权力禁地——兵权,自知难免处罚的赵普冲着皇宫的方向连磕了几个响头表达了忠诚后,就落寞离开了京城。
【神秘皇权的内核和运行】
在古代,民众看到的政治只是皇权想让民众看到的,摆在台面上的都是“阑入罪”“均劳逸”这样堂堂正正的理由,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普罗大众根本看不到皇权下各大势力的争斗痕迹。那么皇权到底是什么,皇权又是怎么维持朝局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先看问题一:皇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