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北伐失利,让辽国看清了宋朝的真正实力,也更加坚定了南侵的决心。雍熙三年(986年)十一月,辽国兵分三路南下攻宋,萧绰太后和儿子耶律隆绪亲率东路军,由保州、瀛州南下;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为西路军统帅进攻代州,以牵制山西方面的宋军;大辽名将耶律休哥统领数万精锐骑兵,作为中路先锋,直插华北平原。
耶律休哥一路高歌猛进,先下满城,再克望都,其后屯兵于滹沱北岸。在与东路军会师后,耶律休哥再次充当先锋,率军过拒马河,挥师直逼瀛州。
赵光义紧急任命刘廷让为主帅,李继隆为副帅,田重进率偏师负责协同侧翼作战,负责阻击耶律休哥南下。这一年,老一辈的高级将领曹彬、潘美等有的降职,有的免职,赵光义就从中级将领中紧急提拔了老将刘廷让,这一年刘廷让59岁,已然是身经百战。
刘廷让年少从军就跟着郭威,凭军功逐步得到提拔,到了北宋建立后,刘廷让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和治军能力,在征南唐和后蜀的战争中都立下了累累战功。刘老将军打仗的特点就是一个字“稳”,讲究一个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辽军进入宋境以后,四处抢夺人口牲畜、粮食财物、损毁农田,闹得民不聊生。而宋军深知野战不利于己方作战,所以只是坚守城池,严密戒备。
耶律休哥不愧为百战名将,他见状立即做出继续南下绕过城池,要直接逼近开封的态势,试图以此引诱宋军出城。这下赵光义坐不住了,他立即诏令刘廷让出瀛州,主动出击阻击耶律休哥;令田重进出定州,从侧翼骚扰牵制。
然而在知晓辽国出动了倾国之兵、而且是皇帝御驾亲征后,田重进就有了自保之心。他并没有完整地执行皇帝诏令,在出了定州城以后,他只是率军在外面转了一圈,说是没有找到辽军主力,然后就又退回了城里。
接到诏令后,刘廷让立即与益津关守军合兵一处,然后北出瀛洲。为防止被辽国骑兵包抄后路,他分出了部分精锐交给了李继隆,让李继隆跟在自己后方行军,不愧是百战老将,刘廷让这么做是有一定考虑的,一方面可以作前后呼应防止被人抄后,一方面后方军队可作为一支奇兵进行突袭。
就在他们出发后不久,刚刚走到瀛洲西北三十里的君子馆,就迎面撞上了挥师南下的耶律休哥。
君子馆位于平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宋军在此遇敌,形势极其不利。刘廷让快速布防,在军队外围大量布置拒马鹿角、车辆辎重,再令弓箭手排成半环阵,射出一波波箭雨以阻止辽军逼近。
此时已经是寒冬腊月,北风凛冽、冰寒刺骨,和对面身披兽皮御寒的辽军不同,宋军大都穿的是麻衣,士兵们手抖得连弓都拉不开。即便是颤颤巍巍的射出了箭,力道和准度也大打折扣,这些稀稀疏疏的箭矢根本无法形成足够的杀伤力,辽国骑兵很快就逼近了过来。
既然拉不开距离,宋军就只能和对方骑兵贴身肉搏。血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了下午,萧绰太后源源不断从后方派出援军加入战场。
在交战中宋军一直处于下风,但一直在勉力支撑。在这关键时刻却有人当了逃兵,宋将桑赞见敌方势大,提前率部退出了战场,这立即造成了宋军战阵的缺损,使得君子馆数万宋军顿时陷入了辽军的重重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