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国调动两路大军征伐宋朝。
西路军是由国相宗翰率领,率领大军六万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南下,翻过句注山,穿过雁门关,攻打重镇太原。老将宗翰早年间就是参与拥立阿骨打的功臣,以勇猛着称,后来在攻辽作战中屡立大功,是金国最强力的将帅之一。
东路军六万人是由二太子斡鲁补率领,他军事经验相对不足,所以这次选择了较为容易突进的东路,他们从幽云地区南下,目的是进攻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
两路大军同时出发,相互策应、齐头并进形成钳形攻势,杀气腾腾直扑大宋而来。
在十二月上旬的初始阶段,金国西路军的进展是异常迅速。在太原北面这个地方,防守的主要力量大部分为义胜军和朔宁军,他们本就不是原有的宋军作战序列,而是宋朝收复幽云后征募并安置的闲散人员和降兵,忠诚度就很有问题。
这金兵一来,朔州、武州的义胜军直接开门投了降,紧接着义胜军又献出了军事要地雁门关和代州。
西路军一路攻城拔寨,快速逼近太原的门户石岭关,宋军在这里布置了上万军队,并派出大将冀景驻守。哪知道就在冀景严防死守的时候,手下的义胜军又哗变了,他们占领了关口,随即投降了金军。
金军几乎没打一仗,就长驱直入逼近了太原城,此时宋军前敌最高指挥官河北河东宣抚使童贯正驻守在这里。童贯是赵佶最为倚重的武将,之前所有的部署几乎都是依据他展开,如果他能留在太原,将对稳定民心士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面对金国大军兵临城下,童贯吓坏了,他找到了太原知府张孝纯、守将王禀商量,提出放弃太原撤退的想法,这二位是丝毫没有给上司童贯面子,大声喝斥道:“你是前线最高统帅,身负皇恩,大敌当前的时候你弃城逃亡,将有何面目面对天下!”
童贯只能默然无语,当天晚上,他带着几个亲随悄悄星夜赶路,逃回了开封。王禀随即发布全城动员令:城中凡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百姓,统统都发给武器参与守城。
赶在金军到达之前,王禀紧锣密鼓地指挥军民在城内外修筑各种工事,同时不断加固城墙,整个城池笼罩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中。
几天后,金军终于来了,宗翰派人向城里喊话劝降,结果被王禀一箭射死。宗翰气急败坏地发起攻城,先是一排投石机齐射,掷出大块的石头,轰隆隆砸在了城墙上,奈何这太原城墙足足有五米厚,根本砸不坏。宗翰又指挥金军推出云梯车,然而这城外早就被王禀挖得四处都是深沟,云梯车根本推不过去。
无奈之下,宗翰只能让人在附近伐木,再组织工匠赶制木桥和云梯;制作好以后,他指挥士兵把木桥搭在深沟上面,然后下令金军快速前进,准备通过木桥把云梯车推到城下。
哪知道金军刚走近一点,城墙上忽然出现了一大队的宋军弓弩手,冲着这帮人就射出了一簇簇火箭,瞬间大火熊熊,把木桥、云梯车都烧毁了,连带着推车的金军也都全部射死。
在太原城下,之前势如破竹的攻势被彻底阻挡住了,这让宗翰非常难受。他只能把太原整个地给包围了起来,然后不间断地向城里发射石头。
就在西路军围困太原的时候,东路军这边是一路过关斩将,十二月初,东路军先破檀州,突破了燕山防线,之后再破蓟州,十二月初六,斡鲁补带着大军直向幽州逼来。
郭药师出城迎敌,和金军在白河边对阵,双方来了场生死大战。不愧为大宋所倚重的军队,只见常胜军旌旗蔽空,井然有序,刀光剑影中透露出一股肃杀之气,让对岸的金军将领都不由得赞叹。
两军鏖战三个时辰不分胜负,双方都是损失不小,正战至酣时,一向喜欢持久战的金军却不知为何缓缓退去了,郭药师也只好领兵回营。到了这天晚上,趁着夜色,一个金军的信使偷偷来到郭药师军中,他们秘密地商谈了许久。
郭药师的降金发生得非常突然,第二天知燕山府蔡靖与燕山转运使吕颐浩到他的军营中,要商量下一步怎么防守,哪知道刚进军营就被扣了,然后郭药师就打开幽州大门,放进了早就联系好了的金军。就这样,宋朝花费大笔金银才拿回来的幽州就又被金国夺走了。
郭药师投降后光明正大地对外表示,他的投降就是由于“张觉事件”,赵佶得知原委后是表现得痛心疾首、悔不当初,但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北部最重要城市和最主要军队的丢失,让整个河北地区陷入了混乱,景州守将吴震从海上逃走,涿州守将葛逢弃城逃亡。易州守将黄烈在急着逃出城时,从高处坠下摔断了左脚,气愤的人们把他的右脚也打折,没过几天他就死了。
斡鲁补本来的目的是占据幽云,劫掠河北地区,但是新投降的郭药师急于向新主子邀功,一五一十说明了宋朝的虚实,于是斡鲁补的野心顿时膨胀了,他立即有了新目标——开封。
从十二月十四日开始,斡鲁补发动了长途奔袭,以前他是转着圈在幽云这一个地区来回地扫荡,这回他是向南沿着一条线直冲冲地奔袭。
毫无防备的宋军根本无力抵抗,多个城池接连陷落。十二月十八日,斡鲁补的东路军攻克保州,二十一日,再克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市),这时金军距离越黄河仅仅一两百里,并且仍在步步进逼,如同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剑直指大宋都城开封。
开封城里早已乱成了一锅粥,赵佶急了眼,他派出给事中李邺出使了金营。这个李邺到了金营,看了半天金军的攻城打仗,没见着人家统帅的面就给轰回来了。
这一去可把李邺惊得三魂出窍,回来就跟赵佶绘声绘色描述起了看到的景象,他还给女真人总结出了“六如”,叫作“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如濑,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蔡京、童贯几个人在旁边紧跟着添油加醋,把个皇帝当场吓得是如坠冰窟。
在这种情况下,赵佶赶紧慌张地问大家怎么办,这时有个叫宇文虚中的大臣站了出来,他说这个时候就要把大家的勇气给激励起来,怎么激励呢?现在国家有了危难,皇帝您是第一责任人,您要下个罪己诏,这样人心才能聚起来,上一次您不是在方腊起义的时候就下过一个,效果不是很好嘛。赵佶也没有其他办法,事已如此,那就写吧。
这宇文虚中是个直臣,早就看不惯皇帝做派了,他熬了两夜,列举赵佶的种种不是,包括哪里做的祸国殃民、哪里做的遗臭万年,把赵佶骂得是狗血喷头。转过天来他就把诏书上交给了赵佶,但赵佶正焦头烂额,哪里来得及细看,直接就同意了,于是隔天后,一个历史上着名的罪己诏发布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