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桓和主和派一起拼命搜刮金银的时候,各地的勤王部队也在赶来的路上。
正月二十一日以后,多股兵马开始汇集到开封城外,每天达万人以上。河北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武安军承宣使姚平仲率领着西北地区泾原路、秦凤路的军队先行赶到,紧接着鄜延路的张俊、韩时中,环庆路的汪洋、马迁,以及折彦质、折可求等人也带兵来了。除此之外,熙河路的姚古、秦凤路的种师中也在赶来,宋朝的兵力慢慢达到了二十万,这些将士都是大宋的百战精英。
而城外的金军满打满算只有六万,其中只有三万是女真兵,剩下的还都是投降过来的辽兵和幽州兵。
至此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战争胜利的天平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向宋朝倾斜。咱们的皇帝赵桓见状兴奋了,觉得自己又行了,他开始倾向主战,频频接见李纲等人。
此时,李纲提出了一个站位高远的宏大战略,即效仿周亚夫平灭七国之乱的打法,共分五步:一是占领黄河渡口,切断金军后路;二是对城下金军实施反包围,但围而不打、拒绝决战;三是分兵河北收复失地,彻底断绝金军归路;四是困厄城下金军;五是放其北归,聚兵黄河渡口、全面封锁。
可以说,现在宋朝手里的牌面相当于抓了俩王四个二加一把炸牌,占尽了优势,而李纲要比周亚夫更为狠辣,几乎就是奔着全歼金军设计的。按照李纲提出的想法,那就是全部军队由自己统一指挥,让他来组织人手好好给金兵们上一课。
似乎一切事情都很顺畅,那么,执着于杀敌报国的李纲能够如愿嘛?并不能。
有人说:“山河多灾变,靖康多妖孽”,这话是相当有道理的,战局刚一缓和,围在皇帝身边的宰执大臣们就立马捡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政斗。李纲的申请是递上去了,但李邦彦领着宰执们立马跑去跟皇帝建议了,说我们可以新成立一个京畿河北河东路宣抚司,来专门管理开封城外的军队,李纲就不要代管了吧。
而咱们的皇帝赵桓是个糊涂蛋,丝毫没有察觉宰执们搞的猫腻,当即也就同意了。这样一来,李纲手上就只有了打保卫战剩下来的三万多军队,根本无力组织起全面的战役。
势单力薄的李纲就这样被算计了,但这还不算完,他已经被这些争权高手盯上了,悲惨的命运还将在后面。
不久城外也出了事。
勤王军队暂时交给了种师道代管。种师道是名将家族“种家将”的第三代,祖父是赫赫威名的种世衡、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种谔,他本人也正是水浒传里鲁智深引以为豪挂在嘴边的“老种经略相公”。
种师道的确是名将,也非常会打仗,但问题出在北宋文官领兵这个事已经成了个传统。所以,各地来勤王的将领都不买种师道的账:我是河东路的将军,你是泾原路的将军,大家平起平坐,那我凭啥要听你的?
不要说其他诸路将领,就是西军内部也都是各玩各的。这西军军事家族里面有个“姚家将”,里面领头的将领叫作姚平仲。这一次的勤王就是姚平仲带着七千秦凤军来的,他头顶上被放了一个种师道以后,觉得很不服气,这时候就起了歪心思:你种师道牛你的好了,我撇开你单干不就行了吗?
于是姚平仲单线连上了皇帝:皇帝你听说过关云长千军万马之中取大将首级嘛?我给你表演一个,你晚上准备好庆功酒,看我夜袭取斡鲁补狗命。
这个时候赵桓正是处于主战的激动阶段,一听这个也很高兴,立马拍着大腿同意了计划。
按理说,夜袭这种操作的第一要义就是秘密性,讲究的是冷不丁杀出来吓你一跳,那皇帝和执行的将领之间就该是附耳过来悄悄说话,谁都不要让知道。但咱们的傻缺皇帝偏不,他很亢奋,也很激动,找了很多道士在宫殿门口做了场声势浩大的法事,占卜定下了袭击的日期为二月初一。
这消息一下子不胫而走,搞得全城人都知道了二月初一宋军要有大行动。这还不算完,赵桓又去开宝寺祈了福,在寺门口立起三面大旗,上书“御前报捷”,在不远处搭起了一座御驾阁楼,说是用来检阅俘虏。
城里人都知道了,城里的奸细也就知道了,那城外的金军肯定也能知道,于是偷袭这件事一下子就变得毫无隐蔽性可言。但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姚平仲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没办法,这个时候你不能不干了,皇帝可是眼巴巴在屁股后面看着呢。
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姚平仲趁夜悄悄摸进敌营,迎面就撞见了斡鲁补带着大队人马正揶揄的似笑非笑看着他。双方激战了一夜,遭遇埋伏的姚家军损失惨重,姚平仲拼死单枪匹马突出了重围,最后是只能畏罪潜逃。
姚平仲是实打实的名将,他找的偷袭时机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全是坑货的庙堂之下,任何名将都会被坑坏玩死。
而那些被围困还剩下的姚家军精锐,最后是被李纲救出来的。李纲一听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赶紧带着手底下的三个军出城拼死营救,一直打到第二天中午才把金军击退。
现在好了,事到如今损失这么大,主要负责人还跑了,引起了朝野共愤,那么现在谁来担责?结果是——李纲。
李纲当然是无辜的,他自始至终就不知道有这个什么袭击计划。但在李邦彦的宰执班子们看来,首先肯定不能让领导赵桓担责,也不能让城外的那些将领们背锅,那帮人军中关系是盘根错节,根本得罪不起,他们思来想去就只有让这个没有根基的李纲背锅最为合适了。
这一天,李邦彦带着一帮主和派的大臣浩浩荡荡地来找到了皇帝,跪在地上哭着说:“李纲一意求战,舍社稷于不顾,用军民的性命成就他自己的个人功劳,所以才致此大败。求皇帝明察,并治李纲的欺君大罪。”
此时,夜袭的失败已经让赵桓怕得瑟瑟发抖,于是他又立即倒向了主和:“原来金军这么强啊,连我们最厉害的西军都被揍得找不到北。那不要再搞什么抗战了,就按李邦彦你们说的,让李纲担责吧。”
阴险的李邦彦也是够狠,他趁机提出,为了平息金人的愤怒,建议把李纲绑起来送往金营请罪。好在赵桓还算有点良心,他挥了挥手没有同意,只是罢免了李纲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