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路军一路狂飙突进的时候,东路军也是进展神速,在围攻月余后,十月初五,斡鲁补攻陷真定府,宋军兵马都钤辖刘翊沙场战死,大量城中军民身死殉国。这是金军的一个重大胜利,真定是宋军的重要物资基地,拿下了真定,就等于让宋军的整个东部防线失去了粮草供给。
其后斡鲁补兵临庆源府,猛攻城池东门,这里的都统王渊派出了他的得力大将韩世忠,韩世忠带着一队人马从西北门摸了出去,突然出现在正在攻城的金军背后,一下子就杀死了好几百人。这是金军这次南下以来,宋军第一次主动出城的野战,也是韩世忠崭露头角的一次战斗。
斡鲁补并不多做纠缠,绕过庆源府直扑大名府,从这里的李固渡口渡过了黄河。渡河的时候,宋军根本没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金军甚至还好整以暇地找来了一船官伎,在月下的河上演奏激励士兵。
那么这个时候,咱们的皇帝赵桓在干嘛呢?
他没有逃跑,而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开封的皇宫里,一天到晚和一帮求和派待在一起,专心致志地研究怎么求和。他十月间分别派出了好几拨求和的使者,李若水、马识远、王云等人来回穿梭于宋金之间,反复磋商着谈和的条件。
而金国那边呢,好像也很想和谈,态度一直很和善,立场也很暧昧,似乎只是在和谈的条件上有些纠缠不清,这就让宋朝的高层们报上了极大的期待。
那么问题来了,金国到底是不是真的愿意讲和呢?现在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了,真相是很残忍的——根本不愿意。
从史料上看,金国一开始筹备的就是灭国之战。上一次南侵从宋朝搜刮的巨量财富大大刺激了他们的野心,他们憧憬着灭掉宋朝以后,永远地占领着中原的花花世界,享受那里遍地的金银财宝、美女豪宅。
对于打败孱弱的宋军,他们是充满信心的,但灭国这个事情,最难的不是攻灭首都,而是斩草除根。在金国灭辽的过程中,他们一不小心让天祚帝溜出了京城,导致金军花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人逮住,后来又跑出去了个皇族耶律大石,现在这时候正在西域搞复国,搞得金国人很是头疼。
那怎么让宋朝皇帝和皇族们老老实实地待在开封不走,好让自己一网打尽呢?在与辽国、宋朝这样中原文化国家的长期交道中,金国人早已学会了外交上的尔虞我诈,在这一次的南下之战中,他们热情接待着宋朝的求和,也不断地反馈着可以讲和的信号——然而和谈终不过是个陷阱而已。
金人脸上是假笑如花,却把血淋淋的屠刀偷偷藏在了身后。
可以说,金国人的麻痹是相当有效的,这一次不光赵桓没想过跑路,其他的皇族们也丝毫没有觉察到危险,迄今都安安心心地待在开封城里。
十一月十四日,赵桓接到了金国两路大军渡过黄河的消息,在焦灼得语无伦次中,他决定再次派人出使金国上京会宁府,而且因为怕对方说宋朝缺少诚意,这次派出的是亲王级别的人物——他的弟弟康王赵构,随行人员里面还有一个兵部尚书王云,这个王云是李邦彦一手提拔的,也是主和派的一个核心人物。
十一月十六日,在康王离开京城的时候,百姓阻塞了道路,请求康王留下,大家一起表示希望同心协力守城,但皇命难违,康王一行人还是出发了。
康王带着使命一路疾行,十一月十七日,抵达滑州,十八日,抵达浚州,十九日,抵达相州,二十日,抵达磁州。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身后,有一支追兵正悄悄尾随而来。
原来是宗翰在得知有皇族离开首都后,立即派出了四百铁骑,从怀州是一路奔袭而来,要抓住这个从开封溜出来的赵构。这支骑兵在相州附近四处打听康王的下落,当地人就告诉他们,康王已经过去好几天,走得很远了,他们问了很多人都是得到这个回答,这才悻悻而归。
在磁州,赵构遇到了一位气宇轩昂的老将,此人叫作宗泽。在没有朝廷粮草调拨、兵力支援的情况下,宗泽老将军却一点都没有放弃战备,他在磁州四处购置粮食、召集人手。
宗泽很好地接待了赵构,还苦口婆心地劝赵构不要再继续北上,因为上一个肃王就是这么被带走的,然后就没有再能回得来,他不希望再有亲王步此后尘。
那个主和派王云的态度则完全相反,他主张赵构一定要去上京求和,还用性命担保金国绝不会扣留赵构。
这个时候的赵构依然对求和抱有幻想,犹豫不决后还是偏向了王云,决定了继续上路。而在他们刚刚走上街头的时候,就被闻讯而来的百姓团团围住了,大家一起求恳康王,希望他不要再去金国。
王云站了出来,大声斥责百姓,命令他们让开,这就与百姓产生了冲突。突然有人就认出了王云,开始纷纷传言:就是他裹挟康王北上求和的,一定是金国的奸细。
事情很快就失控了,有的百姓把王云直接拉下了马,混乱当中王云身中数刀,等宗泽带人驱散人群的时候,王云早就气绝身亡了。由于民意太过于汹涌,赵构不敢过于追究,也只好不了了之。
眼看百姓们封堵了城门,赵构只好又重新回到了住处,而百姓的苦苦阻拦让赵构更加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