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的黎书却是无声一笑,很好,这些人还知道她曾经是黎府大小姐呢。
另一人闻言道:“大小姐不是病了吗?大夫说她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怎么又回来了?”
几人窃窃私语,说的话飘入黎书的耳朵里,黎书不动声色的坐着,不见喜怒,喜雪和凝珠变了脸色,旁边的赵嬷嬷眼里有些得意。
“听说她是出去静养的,莫不是病好了?”一个老婆婆道。
“黎夫人真是心善,对书小姐跟亲生闺女似的,得了重病还安排人照顾着。”
赞美声不绝于耳,黎书嘴角划过一丝冷笑,看来张雪容真是手段了得,竟然为自己博得了这么一个好名声。
“我们夫人向来是心善,小姐得了重病,夫人怕府里人多嘴杂扰了姑娘休养,这才让姑娘去了别处静养,但夫人一直惦念着姑娘,便将姑娘接了回来。”赵嬷嬷对着众人一一解释。
“黎夫人真是好心肠。”
众人纷纷点头,满口赞扬之色,冷不防,一道清冷的声音忽然从车里飘了过来,
“确实是好心肠,我这身子多亏了二夫人的好药,不过一个小小的风寒,一养就养了一年。”
众人回头,却是看到黎书已经从车上下来,正看着他们,大家听到她说的话,都面面相觑,有些不解。
黎书的目光扫向围观的人群,“还有钱嬷嬷上次送来的灶炭,说是给我过冬,屋里取暖用的,可真是暖和的紧,我从山里逮了几只野味,烤的甚是美味,真是多谢了二夫人的好意。”
一句一个二夫人,黎书就是想提醒大家,纵然蒋氏已死,她张雪容也只是个二夫人。
喜雪也下来了,在一旁附和道:“确实是好炭,那炭点起来浓烟四起,烟雾缭绕,不知道的还以为谁家着火了呢!”
黎书接着道:“我听说普通人家用的炭,也没有这样的效果,多费了二夫人的一番好意,专门给我留着,不过,既然回府了,以后也用不着了,真是可惜。”
一字一句,意思很明了,黎夫人给人家冬天取暖送的炭竟然是灶炭,这灶炭燃烧起来,烟大还熏人,一不小心就会中毒丢了性命。
乍然听到这样的消息,众人都一时震住了,目光下意识的看向赵嬷嬷,似乎是想求证黎书话里的真假。
“书儿,你这说的什么话,好端端的,我岂会害了你?”
就在赵嬷嬷慌张无措之时,突然传来一位妇人的声音,正是张雪容,也就是黎府二夫人,此刻她带着几人正从旁边的大门过来,看到眼前的场景,便走了过来。
黎书听到声音,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只是这笑不达眼底,她的眸底深处甚至还有些微的冷光。
张雪容走了过来,拉住黎书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脸上的笑容很温和,越看越满意,“想不到乡下也是养人的好地方,瞧瞧,这脸色比以前要红润多了。”
语气亲昵的仿佛是亲生母女,明明她才是那个把黎书赶出府的人,偏偏还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样子。